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战略思考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摘要:推动苏南与上海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利于苏南和上海共享 2010 年世博会的重大机遇,发展现代服务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此,苏南和上海要确立资源整合,同城开发;旅游拉动、效益共享的指导思想,采取联手开发旅游项目、打造旅游联动服务平台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能级和活力。
关键词:苏南与上海;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Abstract:South Jiangsu and Shanghai to promot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conduciveto sharing of southern Jiangsu and the Shanghai WorldExpo 2010 will be a major opportunity to develop a mod-ern service economy, promo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this end, southern Jiangsu and Shanghai to establish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city development;tourism pull, benefits sharing the guiding ideology,to take joint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jects, buildtourism initiatives such as linkage services platformto further enhance the tourism industry, energy leveland vitality.
Keywords:South Jiangsu and Shanghai;Tourism Re-sources;Integrated Development Measures.
一、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意义。
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苏南与上海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方面。
2.发展服务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从以大规模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社会跨入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后工业化社会,是国际大都市群走过的一条必然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大城市群人口密集、土地有限、资源有限的瓶颈,使城市群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并且继续发挥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这也是国家要求长江三角洲率先发展面向生产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的长远战略目的。
2008 年长江三角洲 16 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3956 亿元。
约占全国 GDP 的 17.95%。 从三产比重看,16 个城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755 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28869 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3331 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3.4∶54.4∶42.2 调整为 3.3∶53.5∶43.2。 而当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11.3∶48.6∶40.
1。 而从苏南五城市的情况看,是全球著名的制造业基地,2008 年第三产业占 GDP 平均比重为 40.38%,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同比增幅 14.4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方面反映了苏南地区仍然具有强大的制造业优势, 也说明苏南服务业增长迅速,但是优势还不明显。
有鉴于此,苏南地区和上海必须大力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生产型和民生型服务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 上海和苏南地区要紧紧抓住这一个战略机遇,使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成为发展服务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亮点。
3.推动科学发展,提高资源整体利用率。
国内外的大量案例证明:在大城市圈范围内,必须把各个城市和乡镇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谋划,协调开发,纳入一个统一的旅游资源要素市场内,根据市场规律进行优化整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投入和产出效益。 苏南和上海要发展成为大都市群旅游目的,不但要依靠经济的增长,更要利用文化形态上的丰富性,体制改革上的互补性,制度创新上的多向性,形成文化协调发展的巨大活力。
从历史遗产和文化形态上看,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 6 个城市,分别从公元前 1000 多年到公元 1840 年之后开始形成城市雏形,发育成为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城市文化形态,包括政治首都、工商大港、江海名城、旅游胜地。上海则晚在 1840 年代开埠后,利用大江和大海交汇的区位优势,奇迹般崛起为中国和亚洲的近代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具有中国发育得最充分的近代都市形态和工商文化。 古都、名胜、海港、园林、商埠,大江、险峰、丽湖,名校、大厂,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如此地丰富多彩,密集汇拢在苏南与上海 4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举世罕见的文化资源圈。 从任何一个单一的角度,或者是相互分割的行政区划,都无法把握好苏南和上海的丰富旅游资源。 唯有跨区域的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开发,才能从苏南和上海的旅游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开发价值。
二、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
1.整合的主要目标。
上海与包括镇江在内的苏南地区旅游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可以归结为:树立上海与苏南旅游整体形象,加强区内旅游资源的整体功能。具体来说,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整合采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谋求区内旅游资源的密切联系、相互补充、共同规划开发,促使区内旅游资源布局更合理,产品类型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形象更突出,在上海世博会会期间为本地区获得更多先机,从而实现区域内各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2.整合的主要内容。
①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上海与苏南各城市基本上都制定了当地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然而这些规划在当前迎接上海世博会、实施区域旅游合作的新形势下已不合时宜。 所以,有必要对原有的规划做出调整。 而规划的调整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必须把调整放在区域旅游合作的大背景下,才能达到调整的目的。 因此,就目前来看,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的整合,迫切需要本区整体旅游规划的出台。通过区域整体旅游规划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出总体、统筹、系统的布局设计,提出区内各地旅游发展的重点和特色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整合不应局限于行政区划,要力求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注意产品的差异性,突出各地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关键是各地应根据国内外不同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在进行深入的旅游市场细分基础上,开发出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产品。
根据上海与苏南各城市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目标市场的需要,可以以沪宁铁路、京沪高铁、城际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为轴线,打造各自的特色旅游产品:
上海———海派文化,国际都会。
南京———六朝古都,名山丽水。
镇江———城市山林,千年古渡。
常州———龙城风貌,湖光山色。
无锡———太湖风光,洞府竹海。
苏州———江南园林,东方水乡。
②旅游交通设施的整合。 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先导,也是旅游硬件设施的重要代表。仅仅依靠旅游资源还远不能形成区域旅游系统,如果区域内各景区、景点之间没有方便快捷的交通来连接,旅游者难以畅通无阻地在区内流动,区域旅游资源的全貌和整体优势就无法显现。虽然某地区旅游资源具备了进行竞争型合作的条件, 但各旅游地之间还不一定真正能建立联系和方便的交往。
因此,构建区域旅游空间合作体系,还必须借助于地区间便利、通达的交通,空间联系才能实现。
上海与苏南在基础设施的整合上有良好的基础, 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的沪宁高铁和城际铁路已形成了陆路交通的主体框架,是两小时城市带的良好的交通基础,未来陆路交通的发展关键是要重视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常州机场和无锡机场是本区空中出入口,未来的空港布局要统筹安排,充分关注本区的出行便利。总之,基础设施的整合就是要做好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与衔接,做好区域交通体系规划;加快区内交通网络化建设,突出交通接轨,打造 2 小时交通带,有效解决区外进出的便利性和区内相互间通达性问题。
③人力资源的整合。 根据统计,上海旅游院校在校生人数与从业人数的比为 0.127, 江苏旅游院校在校生人数与从业人数的比为 0.050,从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江苏省后备的旅游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上海在旅游后备人才的培养上要超过江苏。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早,外向型经济发达,旅游业发展快,尤其是接待境外游客多,经验丰富,有一批素质高、技艺高的旅游从业人员,这是苏南城市所不及的。 为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整体提高本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必要将本区的旅游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规格和要求。
④管理机构的整合。 区域旅游发展涉及区内各方的利益,所要应对的问题复杂多样。 由于地方本位主义的存在,区内各方在发展旅游经济,设计旅游产品时,考虑更多的往往是本地区的利益,出现产品差异不明显、重复建设、互抢客源等问题,从而给区域整体利益、整体形象带来损害。因此,仅依靠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虽然理论上能达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但在实际中,由于诸多限制因素的存在, 往往不能有效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
根据欧盟的经验,一个重要的具体经济领域中的合作和统一市场的建立,要在签署共同条约的基础上,将这项国家主权交给一个跨国机构行使,从而及时有效解决区内争端。
由此,为确保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管理机构(如区域旅游联合开发委员会),这一机构可以设置在中央政府的综合机构内部,也可以经中央政府授权设置在区内某一地区(如上海),由区内各地主要领导参与,并下设多个专业管理机构,切实解决区内各种问题。
三、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整合的战略思考。
1.确立区域发展战略 , 树立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共赢”思想。
国内外很多区域性大合作的先例告诉我们,大合作首先从认识开始,只有认识到协作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并且真正拥有全局观念的时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具体的合作。旅游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观念,观念不更新,合作难深入。旅游资源区域联合开发首先应解放思想,跳出狭窄的行政区划限制,树立大区域、大旅游的意识,在联合中寻找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大旅游的涵义有两个:一是各市旅游业的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而需要城建、交通、园林、宗教、文化、水利、政法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二是上海与苏南地区的旅游业要想大发展,必须团结协作,将整个上海与苏南视为一个统一的旅游目的地。
观念更新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关键,而观念更新的关键又在于形成“共赢”思维。长三角旅游资源整合中的问题和障碍主要在于体制缺陷及观念和理论依据陈旧两个方面,无论是对专家学者、政府,还是旅游从业者而言,不失时机地进行观念更新和理论依据转变,是继续推进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整合并获得突破性进展的第一要务。过去几年,各地旅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过多地关注暂时的、局部的利益,而缺少对合作所带来的整合效益、集聚效益和长远效益的认识和认同。 现在,要在联合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沪宁线旅游”的整体品牌,就一定要确立“共赢”思维,必须首先形成“一体化”的思想,按照市场的要求和经济发展规律整合旅游资源,将区间的旅游市场连为一体,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从囿于行政管制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剧烈、景区内斥力大、景点间关联度差、重复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善旅游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地缘、人缘和区域旅游经济互补的现实优势,强强联手,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合力,各个合作城市必须在观念上打破障碍。
2.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的体制与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的行业,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与支持。 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克服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对具体事务直接干预等弊端。 旅游业也应由单一的企业行为逐步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和市场运作的方向发展。形成政府是旅游业发展的组织主体,企业是运作主体的新格局。
由于苏南和上海丰富的旅游资源分别属江苏省和上海市管辖,受到不同的管理体系的制约,尚未形成一体化的开发思路;运作机制的不衔接,双方在旅游投入、空间规划、体制创新、重大机遇等多个方面,都尚未充分衔接。
体制的竞争是全局性的竞争。要使上海与包括镇江在内的苏南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顺利展开,并取得积极成效,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议由上海市与苏南各市政府组成协作机构,如建立实体的区域旅游开发委员会。 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确定区域旅游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统一规划、统筹开发、错位发展、共建共赢。 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统筹、推介等积极作用。
在机制上,着力建立上海与苏南各市的联合研究机制,建立旅游资源整合与联合开发机制,建立旅游产品或项目联合推介机制,建立鼓励各种投资的机制,促使本区旅游业快速有序发展。
3.面对全球旅游市场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体系。
上海是我国与国际接轨水平最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国际化大都市,而苏南则是全国多种经济成份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为使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与开发利用,旅游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开发的观念,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体系。
苏南各市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应该把自己放到宁镇扬旅游区、沪宁沿线和长三角洲旅游区去考虑,发展区域旅游,加快区域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利用率, 也有利于进行统一的旅游规划,树立本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树立区域旅游品牌,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全力推进沪宁铁路沿线和宁镇扬同城一体化的旅游营销策略,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挥集聚效应,打造无障碍旅游,最大限度地吸引上海世博会客源,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上海与苏南各市在旅游资源方面, 要凸现特色旅游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多开发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在旅游促销方面,要实现区域联合宣传促销,强化“上海与苏南”整体旅游形象。 应该制定统一的市场营销计划,突破行政区的禁锢,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特点,着眼于发挥“板块效应”,将本区域的总体特色、各城市的特色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区内各城市共同联合促销,不仅会节省促销经费,而且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4.搭建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实现信息一体化是上海与苏南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建设覆盖整个上海与苏南区域的信息网络平台,既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需要,也是上海与苏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需要,更是上海与苏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加快区域旅游资源数字化建设。 为旅游者、管理部门、游行社、旅游饭店等提供旅游信息,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决策水平。区域旅游管理、经营和开发部门首先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区域内旅游资源、气候特征、历史文化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推销区域内的旅游线路、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其次,建立最佳旅游线路选择模型,用户可灵活机动地选择旅游线路,安排旅游活动时间、食宿地点和购物内容等;第三,借助 GIS 和 VR 技术建立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和信息动态更新能力的系统界面,使用户能灵活方便地对景区的风景名胜、旅游路线、旅游客流量、服务设施、旅游产品、环境保护和公共交通等相关信息按地理空间位置进行管理、 查询、检索、显示、统计和分析;第四,在大型数据库支持下使大量旅游信息能在短时期内甚至瞬时得到处理,同时也使信息传递更迅速灵活,信息运用更及时准确,所作的决策可行性更强,便于提高旅游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业务差错,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各城市深入建设区域性旅游网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逐步建成具有城市形象宣传、信息咨询、紧急救援、旅游投诉、旅游代理预定、旅游纪念品展销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旅游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上海与苏南城市群的无障碍旅游。 □注:“苏南与上海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研究”, 是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EYD038),由中共镇江行政学院张玉枚副教授主持,同时邀请了镇江市旅游局、镇江高专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专家联合研究。全文共 57 页,约 3.7 万字,并有数十幅图表和插图。 此文为总报告的部分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郑胜华。 旅游产业整合的概念 、 原理和方法 [J]. 行业探讨 ,2003,(07)。
[2]杨永刚,景天星,秦作栋。基于共生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陕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
[3]李飞。区域旅游整合模型初探[J].经济关注,2006.
[4]梁明珠,张欣欣。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探究[J].经济地理,2006,(26)。
[5]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进行深度研究 [J]. 旅游学刊 ,2007,(02)。
[6]杨公仆。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