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共青团组织学生社团建设工作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学生社团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活跃了校园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2005年1月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号文的颁布, 团中央、教育部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1]。
一、高校社团建设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科技进步和办学规模扩大,高校学生社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一是数量多、规模大,发展快但不够平衡。二是部分社团活动主体不突出,主旋律不鲜明。三是部分社团不够稳定,缺乏生命力。四是部分社团工作得不到挂靠单位的重视与支持。五是学生社团指导老师选取存在随意性。六是社团活动无办公和活动场地。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高校如果不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那么将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稳定大局。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结合高校教育模式转变、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依据学生社团特点,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校育人工作进行有益补充。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其中理论学习型社团对大学生育人工作有较大作用,开展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宣讲活动,对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重要意义。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可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养成良好职业道德。
2.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需要。学分制实施后,学生间的第一课堂关系将由学生选修课程来决定,同一行政班级学生的关系不一定非常亲密,促使传统的行政班级概念被逐步淡化,行政班级将无法成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而以学生社团为纽带,凝聚全校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共同开展符合自己需求的活动,将成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方式[2]。
3.学生社团锻炼促进大学生就业及其职业发展。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职业指导理论告诉我们,兴趣和能力对一个人的职业取向和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学生参加社团,一方面可张扬个性,并使其兴趣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很强,学生参加社团,对培养他们的责任、义务、服务、团队合作等意识和提高组织、沟通、协调、表达、实践、创新等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4.学生社团多元化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人才在社会中的重新定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已倍受社会青睐,大学生对把自己培养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信息社会的到来,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对了解和掌握多种知识的需求日益高涨,为了满足多样化需求和追求个性发展,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加入具有广阔自由发展空间的社团,在参加社团组织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互通有无、相互切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这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依据当今形势,结合以上问题,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往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已不能适应现今学生社团的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学生社团的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应从统管型向民主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意识型向主动型转变。学校既要坚持宏观控制,加强指导,确保学生社团发展的方向正确,又要坚持微观放开搞活,放手让其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既要引导学生社团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创造出社团自身的特色,又要鼓励学生社团打破束缚,面向社会,积极谋求自己的发展机遇。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当前,很多高校以百团大战为荣,但是因社团数量众多,其发展程度良莠不齐,导致社团活力和对大学生吸引力也相差甚远。因此,对社团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学校对社团的宏观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增强学生社团品牌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它们创特色、树品牌,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学校要对学生社团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主题活动、档案管理、社团会员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全面评价,对优秀社团给予表彰和重点支持,对不合格社团要求整改,直至淘汰从组,从而促进学生社团的整体良性发展。
3.团组织建立于学生社团中的必要性。共青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具有较强的政治、组织优势,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社团中,有利于社团健康发展,改善社团松散状况, 培养会员认同感和归宿感,对增强社团战斗堡垒作用及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意味着参加社团的大学生团员即是所在班级团支部的团员,又成为社团团支部的团员,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对团员实行双重组织覆盖的有效方式,避免在团员管理中出现混乱。[3]另外,社团是依照民主方式建立起来的组织,社团建立团组织后,正确处理社团理事会与团组织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协调机制,既保护社团自治的内在活力,又确保社团发展正确方向[4]。
4.加大经费的投入,鼓励学生社团多渠道筹集经费。由于高校中学生社团的数量较大,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众多,因此必要的活动经费对于社团开展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大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投入,保证学生社团能正常开展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应积极主动想办法,多渠道筹集活动经费,如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申报课题、寻求社会赞助和有偿服务等。另外,学生社团还可充分发挥其特长,积极与其他组织联合开展或承办相关活动,通过别人出经费,社团出谋划策、出人出力来举办活动,达到锻炼会员、扩大影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