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国内外发展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改革开放40年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管理会计开始被很多管理者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诸多弊端,对此学术界应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使之能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在国外的发展阶段评述
1.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至1880年记账的历史,跟人类组成社会的历史一样长。众所周知,在会计史上最早的记账是从“结绳记账”开始的,这也是最原始的记账方法,只要有交换和货币,就有记录交易货币量的记账。中世纪时,商业衰退,只有教堂和庄园才有记账的需要,这个时候会计当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到了15世纪末,当时的贸易中心——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商业复兴,商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的往来,商人与顾客、雇主之间的货币交易等都需要记账技术的发展。此时,“复式记账”就诞生了,最早的记账产生于1340年,是意大利的几奴亚(Genoa)发现的,帕乔洛(Paoilio)教士于1494年写了一本详述复式记账的书,这本书成了会计学的蓝本,也是会计学的鼻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管理会计的概念。
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的珍妮蒸汽机问世,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并影响了全世界。工业革命后,企业结构日益复杂,经营范围更加广泛,账务往来更加密切,对会计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一种简单的成本计算方法就此产生,这便是管理会计的萌芽。
2.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
在西方会计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管理会计”术语的是1922年美国会计学者奎因坦斯写的《管理的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上出现的,当时称“管理的会计(ManagerialAccounting)”。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到了19世纪末,西方企业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先驱者就是西方古典学派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从这个时候取代了传统的经验管理办法。泰罗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个时期,美国企业为了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经济大萧条,广泛地推行了泰罗(FrederickW.Taylor)、法约尔(HenriFayol)等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3.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以西蒙为代表的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是推动管理会计从原始萌芽状态迅速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重要动力。一般认为,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演进是同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密切关联的。众所周知,以泰罗制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比如,只注重提高生产效率而忽视目标决策,过于“刚性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这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以伯法强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提出,采用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模型运用到管理中,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到20世纪70年代,管理会计学风靡全球,管理会计的专门方法和技术不仅被制造业广泛采用,而且被推广到包括服务业和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各种经济组织。
4.20世纪90年代
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企业竞争也更加具有国际化的特征;市场环境巨变和竞争方式的演化,使企业经营风险的来源更加难以预测;信息化技术进步,使得数控机床和智能化机器人、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生产、弹性制造系统等高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使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出现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质量成本计算与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新的研究领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同企业的管理问题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不断创新,会计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后反映,和单纯记录企业的历史信息,而是能够利用企业过去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并且形成了更为科学的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管理体系。因此,管理会计的出现及发展被公认为会计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阶段评述
1978年改革开放后,管理会计被引进我国,也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管理会计开始在我国发展,历经40年,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引进及普及阶段
1978年至1982年,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了3-5年的时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管理会计在我国有了自己的发展前景,我国会计理论工作者积极从事外文管理会计教材的翻译、编译工作,1979年由机械工业部组织翻译出版了第一部《管理会计》,财政部、国家教委先后在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举办全国性的管理会计师资格培训班和有关讲座,聘请外国学者来华主讲管理会计课程。同时,在大量的会计类期刊上出现了管理会计的文章,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余绪缨和杨史展学者,余绪缨的代表作主要有《现代管理会计主要特点及其吸收利用》《现代管理会计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杨时展的代表作主要有《从管理会计学看近30年西方国家会计科学的演变》和《现代会计向传统会计的挑战》。
2.吸收消化阶段
1993年至2006年,属于吸收消化阶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完善市场环境。1993年,财政部发布“两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我国会计界多次掀起了管理会计的热潮,并且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会计实务工作者多次提出了“洋为中用”的活动,有的单位将管理会计运用到了管理实践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到后期,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措施尚未到位,尤其是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仍旧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管理会计中国化的问题难以突破,甚至出现了怀疑管理会计的思潮,管理会计的研究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3.改革创新阶段
2007年至201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新的宏观会计管理机制,为管理会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用武之地。目前,我国学者已经不再生搬硬套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案例及试验等方式,积极探索一条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管理会计之路,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经济增加值法(EVA)等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经济效益。从此,我国进入了管理会计改革创新的发展阶段。
4.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阶段
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之后信息技术迅速在我国发展,也涉及到会计领域。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互联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企业的价值,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将管理会计中传统的计量方法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互联网+”模式,以实现新时代管理会计的创新。
三、结语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管理会计在我国也经历了引入及普及、形成及发展、改革与创新几个阶段,时代在不断发展,管理会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引入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而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发展情况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可以预见,在“互联网+”及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传统及经典的管理会计理论及方法会逐步被新的替换及淘汰,管理会计的价值观及行为观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