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水平的路径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摘 要:零售业在推高全国能耗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尽管中国零售企业在低碳化运营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进。为规范和促进我国低碳零售业的发展,建立政府、零售企业及其供应链上游、消费者四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低碳零售业 低碳化经营 零售企业.
1 引言.
零售业在推高全国能耗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见图1和表1)。零售企业为满足顾客需要、营造美好的购物环境,照明、空调、冷冻冷藏等设备往往全天、全年持续运转,累计计算其耗电耗能量、耗电成本以及碳排放量,数量非常惊人。以2010年零售企业数据为例,按零售业态区分,百货业态万元营业额能耗量区间为110~480kwh/万元,超市为200~390kwh/万元,大型超市为130~550kwh/万元,专业店为70~150kwh/万元,百货店、超市等零售业态能源消耗开支高达其总费用的40%左右[1]。根据碳排放量公式(见表2)可知,百货业态万元营业额碳排放量为97.075~423.6kg/万元,超市176.5~344.175kg为/万元,大型超市为114.725~485.375kg/万元,专业店为61.775~132.375kg/万元。而2010年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1%,比2009年提高10.6个百分点[2],在每年近20%的零售销售额增速的推动下,零售企业耗电量、耗电成本以及碳排放量数据十分可观,这还只是零售企业碳排放的一部分,物流运输等方面的耗能因素还没有计算在内。尤其在外资零售企业在低碳化运营方面的优势较国内零售企业更为明显,以及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观念逐步加深的条件下,零售业发展低碳经济是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应对国外同行竞争,迎合消费者消费需求的需要。积极推进低碳零售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2 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零售业的低碳化经营已经逐渐从口头上转化到切实行动中,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构成部分,不断得以深化。
以外资为代表的零售业将国外的低碳发展经验不断引入国内,内资零售业也逐渐认识到低碳化运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断在缩小与外资零售业的差距方面进行努力。
2.1 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2.1.1 外资领先.
从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以政府文件形式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到2005年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开始将建设低碳超市纳入战略规划,到2009年曼彻斯特TESCO低碳超市采用新型建筑设计和技术配套整体降低碳排放70%,再到2010年朗姆希TESCO超市实现零排放;从沃尔玛的“碳标签”碳揭露计划(2007年,沃尔玛提出“碳揭露计划”,要求6.8万家供应商在其产品上标注“碳足迹”、水使用量和空气污染指数,使消费者对其减排努力一目了然。
如果这项计划得以完全实施,将促使所有供应商从能减排向必须减排转变,使零售超市的供应链发生革命性变化)、绿色供应链计划,到TESCO的“碳足迹”标示“(碳足迹”数据包含了从供应链到分销中心以及产品使用的整个产业链产生的碳排量)、绿色会员卡(绿色会员卡制度通过奖励积分来鼓励消费者的环保行为)、绿色家庭计划(特易购计划从2008年9月起花3年时间帮助50万个英国家庭改善住房的保暖或制冷条件,节省能耗和电费,以达到大幅减排效果。如以固定价格帮助修补墙壁,花200英镑可帮助消费者一次性实现阁楼保暖等),再到家乐福的2020年单位面积减排20%的目标,大型外资零售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链条的低碳化发展,并且正在向上下游两头延伸(在上游使用采购选择权,要求供应商走“绿色低碳”之路;在下游使用价格优惠等措施,引导顾客实行“绿色低碳”消费),在碳监测技术、碳监测标准以及绿色商品信息网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指出,目前中国零售业中走在低碳节能前列的大都是跨国公司,而内资零售企业在节能方面还有许多“课”要补。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中国零售企业的低碳化运营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尽管低碳理念已经逐渐被更多的企业所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内资零售企业在低碳化运营发展方面仍然步履维艰,存在诸多的障碍和困难。
2.1.2 内资逐渐行动.
中国内资零售企业在低碳化经营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2011年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显示,近三年零售业能耗水平呈稳步下降趋势,企业对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环保措施更全面、更深入。
我国少数内资零售企业已迈入节能环保成熟期,节能减排见成效,能耗稳步下降。以万元营业额能耗量为例,2011年零售各业态万元营业额能耗量均呈下降趋势,相比于2010年,预计2011年,四个业态的万元营业额能耗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专业店的万元营业额能耗量下降幅度最大,由平均130.0kwh/万元降至87.3kwh/万元,降幅32.8%;百货和大型超市的万元营业额能耗量降幅较小,均为7.8%[1]。
同时,内资零售企业在低碳化运营的技术手段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一些企业引入了能源管理系统(EMS系统),将各自独立运行的设备(冷冻、空调、照明等系统的节能设备)结成相互关联的系统,从而更好地帮助零售企业降低能耗和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了总部对连锁门店的能效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内资零售企业在深化节能、迎合消费者不断提升的环保需求前提下,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不断加大对环保的深入挖掘,在倡导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有机垃圾、使用清洁能源、应用环保制冷剂、销售环保产品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积极在建设绿色物流中心,实现节能减排全程化发展,促进低碳理念向上下游两头延伸方面做出努力。
2.2 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层次不高.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09~2011年三年间对零售业节能情况的调查发现,近几年零售业的环保还仅仅停留在节水节电、包装物回收、购物袋的减量化方面,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层级较低,基本处在第一或第二个层次上(见表3)。如华润万家、北京物美均是比较积极的本土企业,但节能改造多集中在照明设施、环保包装上,其中物美仅在便利店推行了部分节电设备。目前很多内资超市没有大量采用LED灯管,冷藏区的冰柜还是开放式的。此外,对于零售业如何深化低碳化运营层次,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企业的低碳化运营缺失标准和参照。
2.2.2 资金难题.
影响零售业实施低碳化运营的负面因素主要有意识不强、前期投入较大、担心消费者不满意等等。其中,前期投入大是主要原因,企业要面对成本高、回收慢这个不争的事实。零售企业实施和深化低碳化经营战略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无论是管理系统升级,还是日常采购、经营、营销、售后一系列环节低碳运营的实施,抑或是绿色物流中心的建立,所有变革均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而据业内人士预计,这项资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情况下要大于三年,企业担负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目前国家的各种节能扶持政策多倾向于工业企业,直接针对商业企业的较少。在没有有力政策倾向的支持下,单纯依靠零售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现实的。
2.2.3 标准、制度缺失.
我国零售业的低碳化运营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以及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当“低碳”被标注为零售业发展的大方向时,什么是低碳,什么样的标准是低碳,这需要国家来确认。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低碳零售业发展的具体行业标准,这一缺失必然导致企业低碳化运营的表面化和模糊化,以及企业在推行低碳概念过程中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低碳不能只作为一个噱头、一种寻找卖点的新型营销手段,更需要的是切实的减排效果。完善的标准化低碳零售企业运营信息服务系统、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体系亟待建立。我国目前也还没有针对零售业低碳化运营的强制性法规标准,零售业缺乏持续改进的强制性机制。没有有效的法律制约和激励机制,低碳零售业的发展必然缺乏长久动力。
3 提升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水平的路径.
提升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水平需要从零售企业本身、零售企业上下游延伸——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以及监管主体——政府四个方面进行协调和努力。
3.1 政府的责任.
3.1.1 完善相关行业标准、法律及财政支持政策.
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零售行业标准,以鼓励零售企业开展和深化三个层次的低碳经营活动,并加以规范,达到提升内资零售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的效果。这方面也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英国于2010年推出了PAS2060,它以现有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和PAS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即碳足迹)等环境标准为基础,以包容性、可及性、开放性为三大原则,提出了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还原和补偿来实现和实施组织所必须符合的规定。PAS2060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以及各种主题。鉴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完全生搬硬套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不科学的,我国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有中国特色的零售行业低碳标准。同时,政府还应在强制性法律及财政政策支持方面做出努力。尽快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零售企业低碳化运营的标准加以明确,并严格监管,切实促进低碳零售业发展;对零售企业及上游供应链企业所实施的低碳化运营的措施加以鼓励和帮助,加大政策倾向和补贴、减税力度,缓解其资金压力。
3.1.2 低碳信息网及评价制度建设.
政府应着力建设低碳信息网,逐步加大对零售企业及其上游供应链企业碳信息披露程度的硬性要求,并对企业的低碳化运营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导向,对积极支持并实践低碳化战略的零售企业给予加大政策扶持和减税补贴力度的激励;对排碳量高于标准尺度的企业施以处罚,限制其经营,责令改正。这里的碳排放量应该是评价对象整个生命周期链条中碳排放量。
3.1.3 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
政府应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态低碳知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宣传大力发展低碳零售业对于开展生态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实施低碳行为,并间接通过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观念向促进零售企业的低碳化运营。
3.2 零售企业的责任.
3.2.1 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营意识和战略.
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营意识不强是影响零售业实施低碳化运营的主要因素,企业经营者应从根本上理解低碳化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店面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低碳产品开发、碳盘查、碳信息披露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创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零售企业是推动低碳进程的主导力量,它们对低碳商品市场的培养和信息提供,以及辅助政府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零售行业低碳标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2.2 引导上游供应商.
低碳化经营的层次要得到深化,必然要求零售企业的低碳理念能够沿着供应链向上延伸。在中国,关于“零售霸权”的争议一直存在,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的零供关系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境地,零售终端的高度话语权使得供应商颇有微词但又深感乏力。然而,零售霸权这一现象也体现出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影响力的强大,从这个角度说,零售霸权会成为零售企业促使低碳理念沿着供应链向上延伸的一个有利条件。
积极发挥零售企业对上游供应链的影响可以促进整个社会低碳化发展的进度。
3.2.3 引导消费者.
研究显示,大众消费的供应链是碳排放的最主要制造源,其直接或间接制造了75%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国际碳信托研究机构则表示,一罐普通的可乐饮料,其在销售环节中所消耗的碳,比它在原材料采集、制造、顾客使用、弃置以及再循环过程中所耗费的碳还要多出好几倍。零售企业可以在不断推出绿色产品的同时,广泛宣传标示“碳足迹”产品的减排功效以及给顾客带来省钱的功效,引导消费者购买环保型产品,树立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观念,在为企业自身降低成本压力、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条件下,为消费者创造新的价值。
3.3 下游消费者的责任.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行为直接决定零售企业的经营策略。随着消费者低碳消费观念的建立,以及消费者的低碳监督和评价意识的加强,消费者近几年在低碳产品上显露出的旺盛需求,以舆论和市场为武器,直接激发企业的回应与转变,促使许多企业进行低碳化运营的尝试。
消费者应该自觉加强低碳消费观念、实践低碳消费行为,加强低碳监督和评价意识的完善和提升。同时,消费者也有义务充分发挥主人公精神,支持促进政府的各项低碳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以身作则地宣传、教育他人。
3.4 供应链上游的责任.
供应链上游企业应该在低碳产品开发和供给、低碳产品信息公开和标识认证以及低碳物流网的建立和配送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以获取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供应链上游企业应就低碳化经营理念与零售企业更好的配合,二者共同促进政府相关行业标准、法律及财政支持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低碳信息网及评价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2011年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
[2] 商务部2011年首场(1月18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