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
农村金融是指在中国当前城乡二元体制下,金融资源要素在农村的流动和配置。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全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并为深化这一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金融改革是一场围绕着更好的适应农村发展需要,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发展和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为目标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改革。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全面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农村金融体制。首先是恢复农村信用社。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专门颁布了《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此次改革明确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并明确将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的营业所合二为一。在管理上由人民银行加以监管。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农业银行的改革也逐渐提上了日程。1979 年,中央出台《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这就使得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的农业银行得以重新发挥作用。为了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中央明确规定农业银行要由国务院进行直接监管。
第二,探索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出路。农村信用社自一开始,就是所谓“官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淡化“官办”性质,恢复其最初的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上级部门放权,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权限,主张信用社应该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灵活的开展业务;对农村信用社的管控体系展开全方位的调整,着重在提高农村信用社自主性方面展开探索,着力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自主经营、民主管理、自负盈亏的管理经营体制,并且开展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等;处理好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的关系,并且采取将银行营业所与信用社分别设立,建设农村信用社县联社等措施。
第三,构建现代化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目标的提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相联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提出要建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政策的号召下,金融业也进行市场化改革。九十年代中期,《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出台,提出“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此后市场这一概念加速引入到农村金融体制中,对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促使以市场化为目标的中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到新世纪初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上文所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该如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呢?下文将详细论述。
三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想要彻底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就要从农村金融体制本身着手调整。这就有两种改革方案。一种是保持既有的农村金融体制的大框架,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调整。另一种就是彻底推倒既有框架,重构农村金融体制。二者权衡,第一种方案显然更适合当今中国的实际。坚持既有的农村金融体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调整,这必须成为新时期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出发点。
第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市场化。这就必须让市场在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在市场化的根本目标下,就必须让市场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政府权力适当下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强调市场调节的同时,中央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做好定位,加强政策引导。县乡等基层政府要明确自己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的职能定位,不可不管,但也不乱管,与市场调节机制相互配合,切实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第三,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所谓金融生态,是指金融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家政策、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都是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扶植,在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入与农民收入、农村投资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提高中国农村信贷的效率。此外,还要加大创新力度,适时推出符合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切实为我国农村发展大计服务。
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初步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体制,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时期,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根本方向是市?龌?,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好市场与政府政策杠杆之间的关系;核心内容是改善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更加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务三农,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