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流浪美学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流浪意识的形成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祖籍浙江省定海县,后随家人移居台湾。作为移民者的三毛,从小就敏感深思,在复杂的生活背景下,三毛幼小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流浪的种子,这种流浪伴随了三毛的一生。

  除了生活的变迁,三毛的心理变化也是她产生流浪意识的根源。她从小就比其他三个姐弟敏感孤僻,本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但巨大的学习压力成为了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学校的生活忙碌而又焦虑,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本以为这种状况到了初中会得到改善,结果却更加紧张。这就坚定了她退学的决心。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后,父母也是操碎了心,最后还是同意了她的决定,开始在家里教学。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三毛虽不去学校接受教育,也能在家里得到细心栽培。三毛读了英文小说,为她游历外国产生精神萌芽;还学习了中国古典诗词,为她日后作品的典雅修辞奠定基础;学习了钢琴、美术,亦为后来的流浪提供了宝贵的想象价值。这些外部的浇灌还不足以改变三毛作品的未来走向,她内心的变革才是她离家流浪的根本。也许是父母的爱心浇灌助长了三毛的无畏个性,不管在什么时候,哪怕是心疼她,父母也会屈从三毛的决定。在几次爱人离世、自杀、离家出走后,父母终于心力交瘁,放三毛远走他国。这为三毛的流浪埋下伏笔。

  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不断追求自由的经历,更坚定了她的选择,让她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浪者。就此一批流浪文学诞生。她以鬼马风趣的笔触,为国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人们可以通过这扇门满足自己对神秘国外的想象,掀起一批流浪文学浪潮。

  二、流浪美学

  (一)异域风情之美

  三毛游历过50多个国家,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有落后如初的撒哈拉,还有浪漫温馨的意大利等,这些地方的异域风情为三毛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向国人展示了独特的异域风情之美。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这样写到:三毛在沙漠中的一个房子边看见挂着“泉”的牌子,当三毛想一探究竟时却被说成是偷看人洗澡,问清情况后三毛才知道原来这是澡堂。沙漠中的澡堂是怎样的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三毛也享受了一把“泉浴”的待遇。三毛裹着一条大浴巾走进一个小房间,光线昏暗,空气污浊,最令三毛惊奇的是真的有泉水,虽然只是一口类似深井的泉,还是让沙漠中的三毛从心底里激动。三毛发现这里的人很友好,有人帮三毛打了一桶水,接下来的事可以说是让三毛瞠目结舌了,打水的那人直接把水从三毛头上浇下来,接着三毛被送到类似现代的汗蒸房里,三毛发现每个洗澡的妇女的姿势都是她不曾见过的。每一个妇女都用石头蘸着水在身上刮,她们不用水,也不用肥皂,每刮一下,就有一条黑泥浆从身上流下来,就连周围的墙上也因常年受污泥熏染有了厚厚滑滑的东西。她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几年没洗澡”之类的,三毛彻底被震撼了,一番思虑之后才认识到这是沙漠淡水资源奇缺的结果。沙漠里的审美观念是以胖为美,而且都把自己包裹得像个木乃伊。平时在衣服遮盖下的胖大和现在全裸的胖大对比明显,真是触目惊心。自此,三毛对沙漠澡堂印象深刻。

  三毛见过的最小的新娘只有10岁,这个小姑娘叫姑卡,最令三毛疑惑的是结婚的消息不是从父母那得知,而是从“我”这个相处还不深的朋友处告知。当三毛去询问姑卡的父母时,理由很费解,姑卡的父亲居然迂腐的认为这种事不好直说。这种习俗造就的婚姻,不用看结果也知道注定是一个悲剧。没有交流的家庭怎么能得到幸福。当三毛把结婚的消息告诉姑卡时,小姑娘平静且羞涩的低下了头,好似已经从心底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三毛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别扭。在繁忙的婚礼装扮下,小姑卡从一个少女变成了一个撒哈拉威女人。命运之轮又一次开启,不知是否会重复祖辈相同的演绎。“黄昏了,太阳正落下地平线,辽阔的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红。这时,鼓声响了起来,它的声音响得很沉郁,很单调,传得很远,如果不事先知道是婚礼,这种神秘的节奏实在有些恐怖。”这种仪式似乎是少女时代的终结,撒哈拉威妇女时代的开始。迎亲时新郎暴力的抓着挣扎的姑卡往外拖,反抗激烈的姑卡也在新郎脸上抓出几道血痕。据说这是风俗,结婚拼命打才会幸福。说实话,三毛并不喜欢这种形式的幸福婚姻。婚后第七天,三毛再次见到姑卡时,她已经从过去的圆润可爱变得眼眶下陷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她会变成现在常见的、为生活发愁的撒哈拉威妇女。

  在三毛的作品中,有关异域风情的描写有很多,但三毛展现的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表层观赏,而是独具意境的异国风情画。

  (二)悲情之美

  从三毛身上,我们可以读到很多悲情元素,这可能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三毛小时候离开大陆,漂泊台湾,学生时期又在学校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经历,还有过一段自闭期,以及后来的几位爱人相继离世,造成了三毛的悲情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则透露着悲情结局。

  在《爱的寻求》里写到,三毛在一家小杂货店里认识了沙仑,沙仑很老实。三毛一天要逛几次杂货店,于是就提议向沙仑记账,沙仑在询问哥哥之后最终答应了三毛的请求,但他不会写字,就让三毛自己记下所欠积的东西,而且沙仑从不核对三毛的帐。因为他的信任,三毛对他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三毛去买东西的时候,沙仑请三毛给他太太写一封信。经了解,三毛才知道沙仑是被骗婚了,而这个可悲的男人还痴痴的等着妻子归来,这仿佛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三毛不想让这个老实人希望破灭,就帮他写了这封信,因为回信地址是三毛丈夫的邮局信箱号码,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沙仑每次见到三毛都要询问是否有回信。几天后,还真出现了回信。由于是法文,沙仑请荷西读信,信中说让沙仑筹十万块西币送给她哥哥,这样她就能买飞机票回来。三毛一听,又是一个骗局,可是沙仑已经被太太要回来的消息迷昏了头。为了尽快筹到钱,沙仑一天要兼好几份工,三毛看到这样的沙仑心疼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三毛将真实的情况告诉了沙仑。沙仑听了三毛的控诉,像冻结了似的,唯一表明他活着的是眼泪像洪水一样泻下来,他什么话也没说,往黑暗的旷野里跑去。这一刻预示着沙仑希望的破灭。第二天,沙仑来到三毛家跟三毛道谢,只是三毛觉得有什么东西已然悄悄在改变。几天后,从警察那得知沙仑的消息,三毛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沙仑死了,而事实是沙仑偷了哥哥的钱逃走了。沙漠是撒哈拉威人的根,离开沙漠,沙仑就像个无根的人在做着飞蛾扑火的举动,结局一定是毁灭。   悲情意识在三毛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展现,在《沙巴军曹》中这样写到,三毛夫妇送一个喝醉的军人回家,后来才知道这个军人和撒哈拉威人的恩怨:曾经为了争夺水源,撒哈拉威人杀了所有的沙漠军团,只有这个军曹喝醉了跌倒在营外,活了下来,他醒来后像个疯子一样跌坐在兄弟的尸体上。从那以后,他就不再讲名字,他说兄弟们都死了,他不配有名字。一段时间后,西班牙政府要撤离沙漠,就把军团的尸体挖出来一并带走,三毛才想起他醉酒的那个夜晚也是在这坟场附近,这么多年依旧没使他的伤口冷淡下来。几天后,听说那个军曹死了。有一群撒哈拉威小孩在玩一个盒子,军曹觉得不太对,就跑过去赶走他们,盒子瞬间爆炸,军曹被炸成了碎片,孩子们却没有生命危险。他的兄弟们都被运走了,只有他被永久的留在沙漠里。为了最仇恨的人扑向死亡,静静的埋在这片相爱相杀的土地里,他似乎做了最好的示范。

  通过这些作品,我感受到三毛无处不在的悲情美学,感受到三毛无比坚强又脆弱的内心。

  (三)人性之美

  三毛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游记,还充斥着浓厚的人性关怀。她的作品里记录着各式各样的人,同样倾注了很多情感,她具有真善美的人格。

  先谈谈三毛的真。她不分阶级,不分人种,带着单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她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敢于说真话,处处透露着真性情。在《芳邻》里写到,三毛常把东西借给邻居,水桶和拖把传到黄昏,还轮不到她来用。邻居看到三毛好说话,就隔三差五来借灯泡、洋葱、汽油等物品,三毛本是怀着与邻方便的心理做这些的,没想到她们要的这么理所当然。有一个在医院做助手的邻居,因为受到文明的洗礼,拒绝用手吃饭,所以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儿子就要来敲门。“我爸要吃饭了,我来拿刀叉”。三毛借给了他。从那以后,他的儿子天天来借。三毛不胜其烦,于是买了一套送给他。没过两天,他又来了,三毛问:“怎么又来了?上次送你的那一套呢?”“妈妈说那刀叉是新的,要收起,现在我爸爸要吃饭。”“你爸爸要吃饭关我什么事?”最终三毛爆发了。她认为对万物应有平等之心,但平等是建立在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上,若得不到平等对待,她也会用真性情表达不满。

  再说三毛的善。三毛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广博的爱,她会把自己的药片给一个年老的撒哈拉威女人治头痛,送她们漂亮衣服,给邻居姑卡用偏方治疖子,给母羊去衣胞,三毛乐在其中,她对自己有把握的小事当仁不让,当做是生活的调剂品,但她也有分寸,涉及到生命危险的生产大事就不会随自己儿戏了。三毛把这些有趣的事告诉荷西,荷西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文明人被吓得心惊肉跳,所以再有这样的救人事件三毛也不会告诉荷西了,怕荷西影响她的救人大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荷西才知道三毛又做了牙医,居然用指甲油给妇女补牙。三毛享受着这份简单而又有趣的医学事业。接下来相继开拓了搭便车的业务。她会送年老的撒哈拉威人回家,送水给沙漠上幼小的骑行者,送西班牙小兵去镇上看电影,这让她想起了同龄的弟弟,他乡是否有便车供弟弟搭乘。她说过“在这片狂风终年吹拂着的贫瘠的土地上,不要说是人,能看见一根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们都会触动我的心灵。”每一次相遇都是缘分,她怎能让这缘分从指尖溜走。

  最后说她的美。她有一双慧眼,能看到所有美的东西。在《白手成家》里这样写到:她的新家很简陋,高低不平的水泥地,用空心砖垒起的缺了口的墙,光秃秃的灯泡,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三毛并没有气馁。她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她用棺材外箱做家具,在要求房东糊墙未果后,自己买材料糊,自己设计沙发,摆上母亲寄来的桌布、灯罩、茶具、图书等,用捡来的轮胎当矮座,用骆驼头骨当装饰,用羊皮当坐垫,用汽水瓶插花,从撒哈拉威老男人那里淘回来的石刻都成了宝贝。她把自己那破烂不堪的家设计成了真正的艺术宫殿,这座宫殿仿佛成了撒哈拉的一道风景,竞相有人来拜访。世界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结语

  在外漂泊的人有很多,却很少有人像三毛这样把点滴都记录下来。里面有她对人生、爱情的追求,有她真善美人格的体现,带给读者无限的感动与思考。她怀着一颗纯洁之心,用实践丰富了梦想,用爱去关照人世间的所有喜悦与悲情。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代写价格 | 常见问题 CopyRight@2008 - 2022 左翼论文中心 本站所有的文章都是来自网络,并不是我们写作的文章,属于免费文章,只供游客观看,并不用于出售。

毕业论文写作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写作 定制论文 硕士论文指导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如何写论文 本科专科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网 毕业论文写作 文章写作 医学职称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 定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