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划分,所依据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划分,可将我国农村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部分,东部经济水平发展最高,中部其次,西部较为落后。

  二、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均有很大提高。但是,在农村区域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以及相关材料,笔者认为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环境问题

  我国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西部属于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屏障,而东部地区是人口和经济密集区,环境压力大,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8.9%,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环境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小,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获取更多的粮食,人们大量开发土地资源,已经接近其承载极限。一方面,由于人们对于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薄弱,乱砍滥伐大量存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大量使用、滥用化肥、农药等,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土壤质量大大下降。

  第二,生活污染。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使得小城镇和乡村聚居区的人口规模逐步扩大,超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承载力,脏乱现场突出,引发严重的生活污染。

  第三,城市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城市产生的大量垃圾无法处理,向农村延伸,而生活垃圾具有高度的污染性,对土壤以及地下水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高度污染的企业及工厂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这些企业向农村迁移,同时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从东至西呈现依次弱化的态势,东部属于相对发达地区,中部为次发达地区,西部为欠发达地区。20世纪90年代,我国“六五”至“八五”期间,国家推行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使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开始出现。尽管在“九五”计划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后,“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加大对中西部的扶持力度,2007年以后,中西部经济增长幅度开始高于东部地区,但是由于东部地区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科学技术等,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三)劳动力流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内陆向东南沿海流动;近距离省内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对象大多数是有文化、有技术的中青年,留在家中的多为老弱病残以及妇女、儿童,这将导致农村中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三、农村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区域发展,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相关知识学科,笔者就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环保意识。在农村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耕作制度,以及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另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舆论的力量,加大对于环保的宣传力度,同时,还应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生产生活中营造出人人关心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氛围,引导农民改变之前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科学规划并合理布局,加强区域合作。农村区域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整体上把握农村区域发展,缩小区间发展差距。同时,当地政府各部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和环境基础,合理的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建设方式,走新型农业化道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时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政府应当引导各区域消除地区封锁,加强各区域合作,促使各区域商品及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通过市场的调节,加快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三)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流动是我国社会结构改革、提高农民收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趋势下的产物,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统筹规划,构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积极推进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持续引导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制度保障,在稳定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推行土地股份制,允许土地有偿转让与置换,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有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农业转到非农业,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去,才能为农民提供广阔的空间,转变农民的观念,使他们快速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才是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竭动力,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代写价格 | 常见问题 CopyRight@2008 - 2022 左翼论文中心 本站所有的文章都是来自网络,并不是我们写作的文章,属于免费文章,只供游客观看,并不用于出售。

毕业论文写作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写作 定制论文 硕士论文指导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如何写论文 本科专科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网 毕业论文写作 文章写作 医学职称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 定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