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视角下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策略初探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0 引言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机制和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高校后勤的改革,需要将传统管理观念下的“行政方式”转为新型管理观念下的“经营方式”。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浙江省高校后勤部门人力资源的现状,提出后勤部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改革策略。
1 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现状
浙江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经济大省,人员流动性很强,“农转非”人口较多。浙江全省拥有各级别的大中专院校上百所,吸引就业人口几十万,其中较大部分就业人口由高校后勤部门吸纳。在2000年初,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出台规定,将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脱离于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建立新型的市场化后勤服务公司,高校后勤将以独立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进入市场竞争中。高校后勤部门独立经营后,其内部管理层不仅存在着学校管理层中的“旧人”,也聘用大量社会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有员工身份构成复杂、年龄老化严重、流动性大的显著特点。
浙江省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两类,在编员工分为工人编制和干部编制。高校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脱离时,部分学校在编工作人员被分配到后勤公司,仍属于编制岗位。在脱离学校管理后,后勤公司通过社会招聘方式引进非在编员工,非在编员工成分比较复杂,包括大学生、技术人员和农民。在大多数浙江省高校,非在编员工占总员工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因此,高校后勤公司中员工成分十分复杂,员工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差异悬殊。
高校后勤岗位多为非技术岗位,工种较为简单,员工总体年龄老化严重。以浙江某大学为例,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员工平均年龄由40.5岁上升到48岁。高校后勤员工流动性大,与社会上同行业相比较,高校服务环境相对简单,但工资也相应会比社会上低,这就势必造成了后勤员工的不断流动,员工队伍的不稳定也直接影响了后勤的发展。
2 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自主权不够
后勤是一切大型组织的必备部门,后勤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组织管理理论认为,资源的流动和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力的流动和获取。所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获得足够的自主权成为后勤组织发展好坏的重中之重。目前,浙江省高校已经将后勤管理部门从学校剥离,成立了专门的后勤公司。但是,部分高校的后勤公司难以与高校管理部门彻底分开,指挥后勤工作的决策权依然来自于高校管理层。这种情况导致后勤公司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疲软,甚至在决策和沟通方面与高校管理层产生冲突。高校后勤部门的自主权不够也导致人力资源部门自主权不够,部分高校后勤高层甚至认为,人力资源部门是可有可无的部门,甚至令其他岗位员工代替人力资源岗位的职务,这种情况严重脱离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与其他部门相比,人力资源部门往往较为薄弱,后勤内部没有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导致事务繁杂处理缓慢,浪费人力物力。人力资源部门没有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增加动力,反而成为脆弱的一环。总之,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部门缺乏自主权导致后勤发展缓慢,使后勤部门难以彻底融入市场。
2.2 后勤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较为传统
“制度锁定”导致高校后勤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落后。思想和理念指导人的实践和行为,因此思想和理念的落后是最基础的问题。高校后勤部门自脱离高校后,便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并未完全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例如,高校食堂餐饮部一直是后勤公司饱受诟病的部门,食堂工作人员凭借高校数万人的餐饮需求,完全不需考虑如何提高饮食质量和服务水平即可获得稳定的收益。从原高校脱离的后勤工作人员,依然采用旧有的工作模式,管理人员也采用旧有的管理观念。后勤员工岗位缺乏竞争,奖惩制度不分明,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压力和动力,导致后勤部门缺乏活力,不求进步,缺少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2.3 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后勤岗位多为非技术性且无较高学历要求的岗位,例如绿化、食堂服务和保洁等服务型工作。此类工作基本无文化程度的要求,导致后勤员工整体素质偏低。更为严峻的是,高校后勤管理层往往是从旧有学校体制中脱离出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观念陈旧,无法追随时代的发展。
以浙江某大学为例,十年间,大专以上学历者在其后勤员工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初高中学历人员逐渐减少。但大体看,高学历员工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提升整个后勤公司员工素质的需要。一般而言,学历较高、技术较强者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强。高校后勤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后勤公司发展动力不足。
2.4 员工考核激励方案和薪酬制度不够完善
激励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合理的激励可以促成组织的完善发展,使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的安全需求、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便开始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处在人类需求的顶峰,激励可以促成人类的自我实现。后勤公司内部流程、奖惩要求、考核晋升和薪酬等都应伴随着员工工作状况的提升而改变。而在一项关于浙江某大学后勤管理公司员工的调查中显示,相关激励要素得分较低,尤其是住房情况最低。这些评分标准囊括了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从薪酬制度的激励效果来看,公平有效的薪酬制度可以激发新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大多数的浙江高校后勤公司,其最大的薪酬成本在于非在编员工的人力成本。部分高校后勤公司非在编人员总薪酬成本占后勤运营总成本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导致在编人员工作懈怠,非在编人员工作动力不足,提供的服务质量下降。无法科学管理薪酬成本,尤其是非在编人员的薪酬成本,成为高校后勤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的障碍。
3 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策略
3.1 转变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有六大职能,分别是: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发展、薪酬、绩效和员工关系。但从笔者实际查询的资料来看,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六大职能存在着履行不够充分和职能权责交叉的现象,这也是后勤公司无法完全与市场接轨的表现之一。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部门的功能,后勤公司必须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每一项职能都要配备相关工作人员,继而完善部门职能。
职能的完善将为相关岗位员工带来更多工作任务,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后勤部门可根据学校特点,引入E-HR电子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事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在招聘季或年末等人力资源事务繁忙的阶段,后勤可将部分专业化的工作外包于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协助高校后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降低后勤人力运营成本。
3.2 对后勤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人力资本不是凭空出现的,其升值需要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合理的投资可以获得较大的人力资源收益。目前浙江省高校后勤部门存在的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的状况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后勤部门的培训可分为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技能培训针对后勤部门中的技能人才,例如计算机管理者、财务会计、绿化工和厨师等。相关的技能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工作出错率。素质培训则针对于整个后勤公司员工,可以通过课堂和宣传的方式使后勤员工产生更强的服务和进取精神。从培训节点进行分类,可分为上岗前培训、岗中培训。从培训形式进行分类,可以使用课程培训和会议讨论培训等方式。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制定长期的计划和发展目标,经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有所成效。
3.3 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考核激励方案和薪酬制度
浙江省高校后勤部门普遍缺乏严格的用人考核制度和全面的激励方案。后勤部门必须正视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第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后勤员工工作考核,培养其责任感。第二,要保证考核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避免出现拖拉、马虎和欺骗的行为。第三,明确考核标准,制定全面详细的规章制度以防出现前后不一的现象。第四,根据后勤部门岗位的不同工种、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人员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以适应后勤人员复杂性的特点。
在薪酬制度上面,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有利于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具体应注意两个要点,首先,依据岗位和业绩建立薪酬标准,将薪酬与岗位重要性及业绩优劣性相联系,以此打破身份界限,大胆引进人才,以岗定薪,杜绝论资排辈现象。其次,薪酬设计方案应具有原则性。原则性意味着不会因岗位员工的身份而有所变化,应遵循多劳多得、同工同酬、兼顾公平等原则。通过这些原则,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同时又兼顾到后勤的承受能力,并最大化地促进后勤发展。
3.4 加强后勤公司文化建设
任何遵循“以人为本”的企业都应注重公司的文化建设,高校后勤管理公司也应如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设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岗位,通过创立企业文化宗旨、企业格言和校园服务文化等方式,在经营过程中对员工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良好的公司文化氛围可以使员工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结一致的工作精神。“软环境”建设带来的优势是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无法提供的。在后勤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中,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文化核心,“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决定企业发展与否的关键。
3.5 以高校为资源依托,储备后勤人才
大部分浙江高校后勤部门人员素质需要提高,后勤部门可引进高学历人才以维持后续发展。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部门应为本校学生设立勤工俭学或兼职岗位以吸纳学生进入后勤人力资源范畴,将高校学生作为后勤储备人才。招收在读学生员工有三点好处:一是更好地宣传后勤的企业文化,使兼职学生成为企业文化的宣传员,减轻后勤部门与服务对象的矛盾,使后勤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二是兼职学生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管理者。三是使学生在岗位上得到锻炼,增加就业筹码。未来若吸收学生为正式员工可减轻高校就业压力。
人力资源是经济进步的首要资源。其他任何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都是由人类推动的,缺乏人力资源就意味着企业发展的停滞。从未来时代发展的前景看,人力资源将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财富和经济源泉。所以,人力资源是高校后勤极其重要的资源,推进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可以完善高校后勤职能,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进而使后勤更好地服务于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