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法语红酒品评词汇解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肯定了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费希曼(J.A.Fishman)认为其研究对象有语言各种变体的特点,包括变体的功能特点和使用这些变体的人的特点,以及这三种因素在一个语言集团内不断相互影响,发生变化的情况。前苏联语言学家阿赫马诺娃曾说“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同社会生活诸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语言学学科。”所以,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讨论词汇,当然就避免不了分析这类词汇在社会环境作用下的特点。
众所周知,法国的葡萄酒闻名于世界。法国人对待葡萄酒就像对待艺术一般怀着无比的认真与敬重的态度,就像对待任何一种可以称得上“艺”的东西一样,既然有人生产艺术,那么就有人品鉴这一门艺术。葡萄酒的品鉴本身也成为了一门相当风雅的艺术。所以也就有了一系列葡萄酒品评词汇。葡萄酒的品评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它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因素给这项活动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所以其词汇也因为这些因素而具有其特征。
二、从原型理论来看品酒词汇的丰富性
所谓原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基本模式,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它是一个范畴中的核心成员或一群核心成员。这是由心理学家罗斯(Rosch)提出的一个概念,其主要论点认为: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利用某物与非某物的一整套区别特征来形成概念,而是基于自己熟悉的某一具体事物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原型,用这个原型去和以后见到的同类或异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充实或修改已经形成的概念。
葡萄酒的品评主要从色、香、味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我们来看形容其颜色的词汇。既然是颜色,那么最基础的原型词汇就是“色彩”。根据不同的酿酒方法,葡萄酒的颜色分为红(rouge),白(blanc)和粉红(rosé)三种,此时的这三种颜色就是葡萄酒颜色鉴赏中的基本词汇。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的果皮颜色或者酿造过程中的处理手段,每一种颜色中也还会有不同的细小分类,这时候的范畴就是词汇的基本范畴和下属范畴的关系:
Rouge : le vin noir; violet noir; rouge-orange;
Blanc : transparent; d'or; ambré
Rosé : rose clair; saumon; violet clair
红酒类有墨黑色的“黑酒”,深紫色的,甚至橙红色的;白酒中有透明无色的,金黄色的或者琥珀色的;玫瑰红酒内也可分为浅粉色的,三文鱼色的,浅紫色的等等,其中rouge, blanc, rosé为基础词汇,其他的均是扩展词汇。
葡萄酒的香气是让无数好饮者为之沉迷的杀手锏,喝葡萄酒之所以选择郁金香型的酒杯也是为了使人们可以更好的嗅到葡萄酒的芬芳。虽然葡萄酒只是采用了一种水果酿造,但是其香味却是纷繁复杂,犹如魔法般神奇。其香气主要分为水果(fruit),花香(fleur),植物香(végétal)和木香(bois)四种。这四种香气词汇是作为葡萄酒香味品评词汇中的基础词汇,水果中包括有苹果香(pomme),草莓(fraise),樱桃(cerise)等,花香包含有玫瑰香(rose),玉兰花香(magnolia),木樨草花(réséda)等,木香有烟草香(tabac),树脂香(resine),雪松木(bois de cedre)等等。葡萄酒的香气种类特别复杂,因为酒香不仅仅来源于原料,在陈酿过程中也会产生香气,前者表现葡萄特性的香气被称为一级香气,后者在发酵过程或陈年过程所产生的酒香被称为二级香气。有时多种香气会集中于同一杯酒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基础词汇在品酒的时候充分发挥你的嗅觉,将你嗅到的芬芳用你能想得到的气味来加以形容。
观察完酒的色泽,体会完葡萄酒复杂醉人的香气,现在我们终于到了入口的时候。喝葡萄酒不讲究豪爽,而是入口后在口腔里来回转个几圈,让整个口腔都品尝到酒的滋味。葡萄酒的味道有酸(acide),甜(douce),苦(amer),辛辣(aigreur),还有生青酸(verdelet), 涩口(reche)等,此外,还有四种香气在味道里的体现,所以葡萄酒味道品评的词汇也是非常丰富繁多的,味道是其基础词汇,我们通过口腔味蕾所体验到的各种味觉感受,都可作为我们形容酒味道的鉴赏词汇。
综上所述,无论是色泽,香气还是味道的品尝,都可以从其基础词汇出发,根据酒本身的特性进行扩展,充实原有的词汇原型。
三、从语言变体角度分析品酒词汇的行业特征和形容性特征
语言变体(Variation),又称语言或言语变异、语言或言语异体。语言是一种密切联系于社会中每一个成员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特殊现象。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适应于不同的社会集团,他的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异。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的研究一般认为,讲话人的社会阶级(Classe)和讲话风格(Style)是语言变体的重要基础。所以,说话人的社会特征和说话人对语言的使用对语言变体的社会分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从交流目的和领域这个角度来分析品酒词汇所具有的特点。
既然是针对葡萄酒的品尝与鉴赏,那么品酒词汇的应用领域自然就是葡萄酒行业,以及喜爱葡萄酒,对葡萄酒有相对了解的人。所以其词汇也就具有了行业特色。比如charpente(架构的),puissant(强力的)rongdeur(丰满的,圆润的)。在品酒词汇中,它们都不是本来所具有的具体的含义,而是形容味觉的抽象含义,“架构的”表示酒体完整,厚重,风味复杂立体,“强力”也表示酒的单宁或酸度强烈,给人以非常强烈的味觉刺激,“圆润”自然指酒的口味柔和平滑。这就使得这些词汇具有了跟它应用领域相关的行业特征。虽然在法国,葡萄酒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日常餐饮饮料酒,但是进行专业品酒的人却也并不是普通的地层民众,而是喜爱红酒,了解红酒,具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他们在社会阶层上属于偏上层,所以,品酒词汇也就偏高雅,偏书面化,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功能变体。 葡萄酒品酒词汇所要达到的交流目的,就是要使人们了解不同的红酒具有什么不同的风味,给品酒者味觉上带来刺激,进而在感情上带来享受才是葡萄酒最终的目的,所以,葡萄酒品评的目的就是将这种味觉享受变成文字表现出来。这就决定品酒词汇的另一个特性:以形容语为主。从上一章节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形容红酒的色,香还是味,如:ambré,fleur,acide等词,都具有描述品质的形容性质。只有形容语性质的词才能描述出红酒的特性,向他人传达这种感受,才能达到其交流的目的。
四、从文化角度解析法国红酒品评词汇的具象特征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这样一个认知,西方世界无论从科学还是艺术上都偏于理性,写实和具体,而东方世界则侧重于写意和抽象。比如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画,西方西医与东方的中医,中国人强调气,意境,感觉,西方人强调现实,理性与科学。这种特征在葡萄酒品评用语中也深有体现。中国多用抽象感性词汇,法国多用具象现实的词汇。
在形容红酒给人的口感时法语词汇有:velouté(天鹅绒似的),rondeur(圆形的),charpenté(架构的),onctueux (油质的),soyeux(丝绸的)等词汇来表示中文中我们一般会用柔滑,绵长,绵软,丰满,厚重等词来形容的入口味道。我们发现,这些法语词汇都是由实物演变过来的形容语,在用到这些形容词时,我们都会先想到天鹅绒,圆,建筑构架,油,丝绸等具体的物象,然后再把具体实物抽象化,变成形容味道的抽象形容词。而中文词汇绵软,圆润,顺滑,轻盈,甜润等词却都是具有抽象含义的形容词。这就表达了中国与法国文化在表达上的不同,前者偏重抽象思维,而后者更喜爱具象思维。
我们再看到形容香气和口味时,法语品评词汇中皆是苹果香(pomme),草莓(fraise),樱桃(cerise),玫瑰香(rose),玉兰花香(magnolia),木樨草花(réséda)等,木香有烟草香(tabac),树脂香(resine)等。还有用皮革,矿物,熏烤等词汇来描述气味,这些都是实物名词转变过来,而中文中形容酒香的词汇:清冽,清香,浓郁,酱香,醇厚等都是抽象形容词,给品酒者营造了一种相当迷蒙飘然的意境。当然,香气口味主要受到原料和酿造陈年的过程影响,这就跟两国不同的酒文化产生了联系。中国白酒大部分为谷物蒸馏酒,谷物为原料的酒本身在味道上就相对单一,而且蒸馏之后,原料的香味也所剩不多。而法国葡萄酒为果酒,是属于水果酿造酒,原料本身便使葡萄酒具有相当丰富而复杂的水果香味儿,再陈年中的变化添加了更多其它的气味。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种词汇变体,不仅是受行业,使用手段等影响,文化背景因素对语言也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记录,语言必然随着文化的演变而演变。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般来说,内容决定形式,具体表现为特定的文化场把某种烙印夹到语言之上。中国人写意,法国人写实的文化特征在品酒用语上就留下深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