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保护背景下公众心理困境及应对措施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161-02

  1 环境保护背景下公众心理特征分析

  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面对各种环境污染事件被连续的曝光,“环保焦虑”也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公众心态,环境保护背景下,公众心理特征有如下表现。

  1.1 公众环保的搭便车心理

  目前,在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主导的,而且这一趋势正在逐渐加强。虽然,我国目前的环境政策和措施在改善公众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环保依赖感”,公众会认为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人。这种环保依赖感是公众环保机制最大的挑战,容易产生公众环保的“搭便车”行为,形成一种“个人付出不一定有收益,不付出可能有收益”的投机心理。而且,随着政府环保投入的增多,公众环保搭便车现象也会越来越多,搭便车心理也就越?碓角俊?

  1.2 公共资源的利益驱动心理

  环境资源具有公共性,是重要的公共品,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两个基本特征。面对公共品几乎人人都有要赶在其他人之前尽可能多地从公共品中得到更多利益的强烈冲动。消费中的非竞争性往往会造成生态环境这一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相关的资源没有确定产权,在利益驱动下,导致环境资源或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与滥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1.3 公众的成本外溢心理

  环境保护过程中“成本外溢”心理是普遍存在。所谓成本外溢是指某个人或组织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牟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负面影响,但这一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并没有计入自己的成本中,因此也就不会影响自身的利益。当一个人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但他却不用对自己的这一行为负责时,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社会负担,最终需要全社会来为他们造成的环境破坏埋单。所以,在公共资源利益驱动心理和搭便车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对于大多数的社会人来讲,很少主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或者污染治理。

  2 环境保护下公众心理困境问题应对措施

  对公众环境保护问题的心理困境进行干预,其实质就是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重新建立社会信任的过程。

  2.1 运用政治手段构建社会信任

  政府要制定一套集惩治和激励于一体、上下衔接与沟通顺畅的环保机制。用严格的法律手段来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各企业尤其是重工业企业要着重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要求不断强化环保内控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环保各项制度和文件的执行与标准化,完善各项环保机制。

  目前,我国公众环保陷入了“囚徒困境”中。要突破这一困境,就需要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而绝不是把生态环保这顶“大帽子”完全扣给政府机构。要明白社会大众也是健康生活环境的重要保卫者和受益者,因此要积极鼓励全民参与各项环境保护活动和决策,鼓励公众利用各项政治法律手段来监督环境保护的实施,在政府和社会大众之前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桥梁。

  2.2 运用经济手段构建社会信任

  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组织要通过税收、财政和信贷等经济手段来协调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污染者与受污染者的关系,贯彻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从而推动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生活符合国家环保与生态平衡的要求的进程。运用经济手段对环境实施保护管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征收资源税,排污收费,排污超量罚款,对实行废弃物综合利用进行奖励,提供建造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财政补贴等。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贷手段对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进行倾斜,运用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构建社会信任。例如,用经济手段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联合国在1992年5月9日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 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该协议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简称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这是典型的利用经济手段监控生态环境的例子。

  2.3 做好舆论监督和引导

  目前,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渠道也越来越多。做好舆论监督和引导,在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培养专业的监测人员,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其次,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要帮助公众了解我国的环保政策和制度,了解环保目前的真实情况和面对的困难,做到信息公开。同时,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深刻认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规律,准确把握环境保护形势下信息传播的新变化新趋势,不熟视无睹、不主观武断、不推波助澜,在掌握新规律的基础上,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准确,这样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下使舆论监督水平不断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负起传媒应尽的责任。

  2.4 加强环保教育和人才培养

  在环保宣传和教育方面,要利用各种媒介传播手段,通过会议、刊物和知识竞赛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在公众场合树立起人人环保的氛围与理念,让大家明白环境保护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是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要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3 结语

  环境是全社会的共有资源,环境问题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和发展,环境恶化对公众的生活造成一系列的巨大负面影响,容易带来社会风险和动荡,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现阶段,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治理已远不能应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挑战。但是,通过对环境保护背景下公众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如果将环境保护的具体情况跟公众做出明确的解释及充分的信息沟通后,进行信任构建,则公众对环境问题还是相对比较容易接受的。反之,若公众对环境污染与污染原因毫不知情,将会引起公众不满,情节严重还会造成公众愤怒,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在信息传播途径越来越丰富的当下,作为传播工具的媒体若不能接收到准确充足的信息,则很容易导致信息扭曲和主观倾向,造成恐慌和群体事件的发生。因此,积极调动与引导广泛的群众力量进行环保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人们自发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并参与环境决策,掌握准确全面的环保信息,才能有效地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满意度。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代写价格 | 常见问题 CopyRight@2008 - 2022 左翼论文中心 本站所有的文章都是来自网络,并不是我们写作的文章,属于免费文章,只供游客观看,并不用于出售。

毕业论文写作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写作 定制论文 硕士论文指导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如何写论文 本科专科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网 毕业论文写作 文章写作 医学职称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 定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