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范类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思考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引言
师范类院校音乐欣赏课与高等音乐专业院校开设的音乐欣赏课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任务等方面等都不尽相同,因此,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针对师范类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
一、要结合音乐欣赏讲授基本乐理知识
在普通高校中讲授《音乐欣赏》课,既不同于音乐院校,也不同于高师音乐专业;这些学校专业性强,学生受过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大多数学生不识五线谱与简谱,不懂基本乐理;对冼星海、聂耳、贝多芬、莫扎特等中外著名音乐家知之者甚少;对许多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知之甚少。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将如何把这些学生领进音乐殿堂的大门,并让他们学会理性的欣赏音乐呢?我觉得首先应该给学生讲些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知识。因为,如果不掌握一些五线谱、简谱基本乐理知识,欣赏音乐非常困难,即使听了,对音乐的理解也是肤浅的,仅仅停留在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作曲家创作歌(乐)曲,如同文学家写小说、诗歌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叫做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诸如旋律、和声、调式、复调、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等。如果不熟悉,不了解这些音乐语言,就会给音乐欣赏带来很大障碍;但光讲这些知识,学生又会感到枯燥。所以,可以把讲授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多选一些欣赏价值较高的,学生又容易接受的乐曲做谱例。比方说,在给学生讲“休止符”时,告诉他们休止符也是音乐,它是音乐的需要,不是音乐的休息。可以给他们欣赏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乐曲巧妙运用了三十二分音休止符,造成一种风趣、诙谐、幽默的效果;在讲复调音乐时,首先告诉同学们复调是多声部音乐、一个或是多个声部的旋律线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常用的对比复调,是把若干个独立的旋律有机地、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刻画描写几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可以给同学们欣赏了我国作曲家何占豪、陈刚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会”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一段复调音乐,这段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感人至深的爱情。在讲“调式”这一部分时,可以给同学们欣赏了一些自然大调式、自然小调式、和声、旋律小调式、五声调式中的中外优秀艺术歌曲及各种地区、各民族的民歌。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既达到了欣赏音乐的目的,又学习了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可采用对比欣赏法
为了扩大学生们的音乐视野,提高同学们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适当采用对比欣赏法。所谓对比欣赏,就是注意音乐作品或体裁中横向纵向的关系,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音乐体裁、音乐形象、音乐风格、音乐语言;体会每位作曲家、每首作品、每个演奏家、每个乐器的各自特征。比如,我在讲“小夜曲”这一体裁时,首先要让学生们知道,小夜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含蓄委婉,伴奏多模仿吉它的特点,但同一体裁由不同的作曲家写出来也会同格迥异。如舒伯特的《小夜曲》含蓄深情;古诺的《小夜曲》轻盈、恬淡;托斯第的《小夜曲》则热情奔放。同是小夜曲,人声演唱和乐器演奏也会有不同意境。
对比欣赏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音乐欣赏教学大有裨益。
三、要有的放矢的选择音乐作品
国家教委(88)教办字025指出:“普通高校普及艺术教育要选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优秀艺术作品,以引导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要正确处理本民族和国外艺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丰富他们的审美感受,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
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犹如浩瀚的海洋,我们在短短的选修课教学中,只能撷取的几朵“浪花”奉献给同学们,这就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材,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给同学们欣赏。目前普通高校的许多学生在选修音乐欣赏课之前,对音乐的了解仅仅是知道一些流行歌曲。这些歌曲中有些思想性不强,有些作品格调也不高,对学生的身心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在讲各种体裁的歌曲时,可以给学生们欣赏许多大陆优秀歌唱家演唱的艺术歌曲:如施鸿鄂演唱的《满江红》、叶佩英演唱的《我爱你,中国》等。同学们反映,听了这些歌曲非常振奋,使人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和自信心,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对故乡、对亲人的热爱。
还有许多学生在选修音乐课之前,觉得严肃音乐(古典音乐)神秘、深奥,担心自己听不懂。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给学生欣赏器乐作品时,选择上注意由浅入深,先欣赏中国作品,再欣赏外国作品。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说过:“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之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流传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其音乐根植于民族音乐的土壤中,如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春节序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格林卡的交响幻想曲《卡玛琳斯卡娅》、德沃夏克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等,都是优秀的范例。经过老师细致的、深入浅出地讲解,大部分同学都能听懂音乐的内涵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很多同学由此产生了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有的放矢地选材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知识,学会了欣赏音乐,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教育。 四、结合《音乐欣赏》讲授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
此外,?要结合《音乐欣赏》课给学生讲一些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这是欣赏音乐非常必要的。由于每位作曲家生长年代、生活环境、各人经历境遇的不同,其创作风格个性也不尽相同。聂耳和冼星海之所以能写出《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优秀作品,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抗日战争的年代,我们的国家、民族处在危难之中,中国人民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激励着他们写出这些振奋人心、鼓舞人们斗志的作品。贝多芬之所以能写出《英雄交响曲》、《欢乐颂》等许多具有英雄性的音乐作品,除了自身性格外,和他生长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崇尚自由博爱有关;门德尔松的作品富有抒情浪漫气息,与他生长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出生于富庶的家境也有关系;波兰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弗雷德里柯.肖邦,在他年轻去法国留学时,他的祖国被沙皇侵占,祖国沦陷,他在极度的悲愤中写下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等包含着爱国激情的作品。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和历史背景,会影响音乐欣赏的效果。
五、《音乐欣赏》课教学可适当使用电化教学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追求理想,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高校中有必要使用这种适合青年特点的教育方式,“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传播教育信息”。音乐的美也有很强的观赏性,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如果适当的应用电化教学手段,会使音乐欣赏课更生动。音乐欣赏课中的电化教学可包括两个方面:(1)音乐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幻灯片、PPT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可以包括基本乐理知识,音乐史知识,或是所要欣赏的歌曲或乐曲的背景制作;(2)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购置CD或VCD等音响资料,无论演奏或演唱都要挑选最高水平的,也可以挑选内容相同、演唱与演奏形式不同的音响资料。(3)音乐教师可将电台或电视台所播放的音乐节目录制下来,在课堂为学生播放。音乐欣赏课中的电化教学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能够将音乐形象直观的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但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忘记电化教学只是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六、《音乐欣赏》课可采用多种形式授课
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学方式要灵活,不要局限在单一的授课形式上,对于中型、大型乐曲体裁,特别是思想性强的作品,比如中国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德国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捷克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等都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多谈体会感受,通过讨论,把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另外,写听后感也是很好的方式,学生通过思考,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会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听后感也会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探索的一个热点。教育部也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以及一系列相关规定。
七、结语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中,“过弱的文化陶冶,致使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致使大学生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致使大学生素质培养不全面、基础训练不扎实;过强的共性制约,致使大学生个性发展不充分”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音乐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大力推广和普及的,教育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