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当前各大高校人才培养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尝试以及大胆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方法是:统筹规划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充分利用这三个方面的优势互补性,将教学改革与课外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
1、增强信心。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常见的缺乏自信的状况,要教育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即使那些被证明是真理的知识也要有相对性,不能将其绝对化。任何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即使是权威也难以尽知、难免出错。许多重大发现、重大发明,往往都是人在未成名时做的,他们当时也与自己一样。没有自信,就不可能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要克服羞怯的心理,真正做到感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在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提供锻炼胆量的机会,如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登台模拟讲课等。
2、增强学习的能力。高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把教学看成仅仅是传授已定论的知识,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为此,教师对所讲问题不能只讲定论或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应该将关于该问题的不同观点、尤其是最新学术观点择要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在对不同观点的比较、鉴别中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应有自己的学术见解。这是因为教师新颖、独到的见解不仅会使学生由衷的产生敬意,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创造力产生极大的激发作用,这是任何其他因素都代替不了的。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
科学的构建四年的教学框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扎实学好课内知识、增加课外活动数量、增强社会实践经验,不仅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协调的发展,而且还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课内学习和教师传授,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对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基本的实践,更离不开社会的检验。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上这几方面缺一不可。
1、加大课内教学的改革力度
课内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校内舞台实践等内容。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在加强基础教育,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实践能力。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专业表演汇报体系,音乐厅等公共活动场所也应多向学生开放。这一系列措施,既保证了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为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表演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增加课外活动的考核比例
课外活动包括学校的各种演出、竞赛以及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内容。它是课内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学生发挥个性和潜力的主要渠道。应该围绕着“应用型人才”这个定位,就是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本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培养计划上,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课外考核比例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参加各类资格与水平考试,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3、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外实践教学,社会交往及演出等内容。它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以及检验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渠道。主要措施有: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感想与思索
1、要有整体规划与合理构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必须要在领导重视、政策到位、思想统一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构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框架。要紧扣课内教学、依托课外活动、发展社会实践,总体规划课内与课外,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合理的构建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培养框架至关重要。
2、措施得力、政策到位是重要保障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改革相结合,尤其是加大课外学分手段的实施,更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转化,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积极学习的态度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表演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学生个性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的知识准确表述并运用于实践当中。使学生拥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在学习当中能解放思想,追踪最新的学术动态;此外,还能增强学生的独立性格与新的思维理念的建立,也会促使个体主动性的发挥,这种意识与协作精神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最后,要让学生用于实践,敢于实践不只是对生活和社会的简单体验,而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分析,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对知识运用的检验和评判,即运用所学知识去检验、分析和解决在实践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大学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和完善,在实践中寻找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