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九人禁闭室》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进入20世纪末期,大众开始关注恐怖、悬疑、惊悚的密室求生题材的电影,其中类似《大逃杀》一般的求生片因为探讨人性,跟风之作日渐喧嚣。当然,里面不乏如同《电锯惊魂》《异次元杀阵》《心慌方》等质量上乘的影视作品。而且由于这类电影可以嵌套进一个“轮回”的外壳,创作诸多类似西西弗斯式的悲剧作品,毕竟开放性结局之下,拍续集也会更加容易。而《九人禁闭室》就是这一浪潮的其中之一。一个我们都异常熟悉的剧情,因为某些类似游戏性的原因,几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聚到一起,不得不相互厮杀,最后只有一个人会活下来,最后获得游戏的胜利。
不过在作品本质方面,似乎并没有体现出任何变化。如同在《九人禁闭室》中的几种密室电影中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不单是适合这一部电影,也适合所有的极端环境题材下的影视作品。
一、封闭空间下的群体隐藏
极端环境中最典型和普遍在影视作品中所运用的,就是接近密室形态的封闭空间。而这个所谓这个封闭空间,于人而言,是不同的。或许对“宅男”来说,他是自己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相对的封闭空间,倘若他进入到这种所谓游戏中,那他们反倒是最镇定的一群人。
巴赫金是阐释“狂欢”最擅长的一位,当然,他说这是一种群体的迷狂,尤其是在非常重大的节日中。自暴自弃,所有人都放下了自己的信任和警戒,这时,跟着所有人一起舞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在人的躯体陷入疯狂舞蹈的时候,人的精神也因为酒精的侵袭,变得迷乱。[1]人的求生本能会在极端危险的时刻干涉人的理性分析和判断。但因为人还具有求生本能,不信任和潜意识下的黑暗森林法则,并不是基于感性的考虑,反而倒像是更加理智的选择。同样理智的,还有团结和希望,一如影片最开始在警察和神父的共同影响下,所有人团结一致寻找出口。而《九人禁闭室》给了我们另一种看似权宜之计―“狂欢”。因为逃避,只不过是拖延了相互面对的时间。
二、隐私保护和武力解决的对立
死亡作为生物学意义的一个标志和人类史并行,没有一个确定的起点。[2]有些接受与面对我们可以终其一生拖延下去,正如死亡,毕竟真正的死亡只能经历一次。但有些面对,尽管与所谓很严重的抉择面对来说,其实非常日常和琐碎,我们却总是选择逃避。
如果所有关系是平衡的,尽管确实会迎来信任消失的时候,但也可能会无限推迟在银幕背后的眼睛愿意看到的自相残杀的画面。不过,介入武力,就很难说了。不得不说,在影片开始之际,警察的做法是社会化规范的延续,当然,神父也是如此。但警察有一把枪。黑人说,你有一把枪,现在我们所有人都要看你的脸色。让人想起某个岛,和某个核试验。那么就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吧?不过这有用吗?弗朗西斯依然会把酒瓶敲碎,将尖锐的玻璃片做成冷武器,说是防身也好,说是获胜也罢,安全感全部丧失。枪,只有一把。警察感觉到有人进入房间,但没有理睬,而是等到这样的行为发生之后,发难。只有混乱出现,武力才有存在的必要。越是有限的资源,争夺的越是厉害。因为,这是一个零和游戏。
三、金钱刺激下保障生命的资源
在《算计:九天的死亡游戏》等作品中,施以大量的金钱作为完成游戏的诱因;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类型片,更多是将生存凸现,比如《风声》《暗算》等经典影视作品。
金钱,并不能在游戏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那是在暗示,有脱离游戏环境的希望,而且能够回到现实的希望。而这种希望,其实在游戏环境本身来看,是无法从中获得的。日本影视《赌博默示录》系列作品中,一定会把金钱作为一个首要因素,有了金钱来带的的刺激,之后才能有生存的希望。很多人不会对金钱到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何等地步有一个合理的了解,或许500万和5000千万对普通民众来说,不过是多一个0的差别。
金钱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更多体现的就是彩票。时常看到在很多大小报纸中,总有那些一夜暴富的消息不断刺激着穷人们的神经,但人们似乎忘记了随着突发大量金钱而来的种种麻烦。赵本山最后一个小品《中奖了》,或多或少有着这方面的暗示。在游戏最后,看似封闭的大门因为女主角达成了唯一获胜的条件而打开,在大门的另一侧,是一个死胡同,但这个死胡同里,有着装有500万美金的包裹。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放弃这包裹,不定就会改变再一次陷入轮回的结局,但在经过人类自相残杀游戏之后,获得的奖励,其实成为生存下去的动力之一,如果放弃这动力,那么所经历的一切,在个体来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然后,必须经历过程,才能有结果。生存所需的食物,成为必备的条件。尽管这部电影做的并不算好,倒也把隐藏的规则明确化。第一天给予了相对合理的食物分量,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满足基本需求的肉和素食。但到第二天,食物的量开始变少,生存的危险本来在枪支和金钱的刺激之下已经岌岌可危,如果生存本身不能满足,谈何信任?然后在妻子成为第一个死亡的之后,食物的配量突然变得多起来,服装设计师说,这是对杀人的奖赏。多出的食物,一方面可以补充更多的身体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滋生控制的诱因。当然,《九人禁闭室》并没有刻画出来,不过,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私有制,就是这样产生的。然后才是文明和社会的不断进化,出现商业,出现雇佣,社会分工,科技,阶级,党派,以及其他所有。因为死亡人数不断产生增加,食物配给又大大超过所需要的所有,所以这里只是流于泛泛而谈。
死亡成为悲剧的必然结局之后,西方悲剧的经典形式基本上便得定型,悲剧中的毁灭尤其有了构建生存的巨大的审美价值。[3]不过如果人数不是限制在九人,而是更多,那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日本作家土桥真二郎的《扉之外》就是这样的作品。
注释:
①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②颜翔林.死亡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4.
③陆扬.死亡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