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国家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上重要日程,2009年4月出台了新医改方案。随着国家及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特别是对社区医生、基层乡镇医院卫生的人员需求进一步增大,作为医学生就业已不成问题,但近年来人们对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医生自身职业压力等多方面问题的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成为高校医学生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对我国100余所医学院校,几十万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二阶段法对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的一年级和四年级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抑郁和焦虑状况作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向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大学一到五年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386名。这些同学分别来自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口腔、护理、医药营销、医学心理学、药学、麻醉、法学及公共卫生等专业。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研究由各年级辅导员协助笔者向全体对象发放进行测试。发出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SCL-90检测结果

  泸州医学院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同龄青年人,这与国内其它类似研究的结果一致,提示医学生这个群体具有特殊性。这可能由于医学教育专业性强,医学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具有功课紧张、学制长、临床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在SCL-90测查结果分析中发现,“躯体化”得分最低,是唯一低于全国常模的一个分值,其余因子分较常模高,有的达到统计学上极其显著水平,一方面表明医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另一方面也表明测验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强迫”这一项得分最高,“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分列第二、第三。对青年人而言,“强迫”意向的核心是指完美主义倾向,“偏执”指缺乏灵活性、少变通。低年级医学生“强迫”与“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平均得分较高而因子分>3者却并不多,可以解释为:青春期阶段因上进心强和缺乏自信而求完美,因自我认识的需要而在乎他人评价,因此这三项得分偏高,是符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的,表明医学生总体上心理是健康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发展性教育和咨询为主,要特别注重人际关系方面的训练及培养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同时对个别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或治疗。

  2、SDS、SAS测验结果(表2)

  SDS标准分:按测量常用标准划分,低于50分者为无抑郁,共160人,占82.05%;50~59分者为轻度抑郁,共27人,占13.85%;60~69分者为中度抑郁,共7人,占3.59%;70分以上者为重度抑郁,共1人,占0.51%。

  SAS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无焦虑,共175人,占89.74%;50~59分者为轻度焦虑,共16人,占8.20%;60~69分者为中度焦虑,2人,占1.03%;70分及以上者为重度焦虑,2人,占1.03%。

  三、产生的原因分析

  1、医学生学习特点导致医学生承受心理压力大

  (1)课程专业性强,学习科目繁多。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有高尚医德、精湛技术的医务人员,而医学生毕业后将要在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工作。医学生的专业课程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专业性极强,其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求学习各种基础专业知识,还要求熟悉临床操作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与临床相结合。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基本职责,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医学生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专业性。

  (2)学习繁重,过程艰苦。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实行的是四年制本科教育,由于医学的特殊性,我国普遍实行的是五年制本科教育或七年、八年制本硕连读教育。国内医学院校开设专业课程门数大于30,总学时多数在3000以上,这在理工科和师范类学校中是罕见的。高学时数意味着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必然超过其他专业大学生,由此带来的考试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就学习体系而言,医学是一项庞大的学科分类,主要研究的对象的是人,涉及到生理、病理、生物医学、遗传学等各个学科种类;就时间而言,医学学习要比其他专业多付出一年的时间。就精力而言,医学学习不仅要打好基础学科的知识基础,更要在学习后期边学习医学知识边进行实习,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医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一个合格的医学生,要做到眼勤、手勤、动脑勤。虽然疾病的种类、临床症状、临床诊治教科书上有明确说明,但病人个体千差万别,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需要解剖尸体,了解人体构造,需要在临床实习中对每一名病人进行观察和研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2、医学院校特点导致医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1)专业设置单一,限制人际交往面。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单一,一般只设置了医学专业和近医专业等专业方向,和其他综合性大学兼容并包的环境有很大不同。医学生在校园交往中接触到的对象,不是专业课老师就是临床医生,身边的同学也是学医的,所讨论的话题大都围绕医学展开。就其他综合性大学而言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单一,人际交往相对狭隘。   (2)学习任务繁重,压迫感抑制交往情绪。医学生的课程涵盖多个方面,专业课数目众多,环环相扣,连续性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挂科。在医学院校,由于学习压力大而选择自杀的医学生已经不是个例。医学院校的期末考试一般要持续一个月,所考科目少则5、6门,多则10几门,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考前焦虑症状,无法正常参加考试。在这样专业氛围浓,课程压力的环境下,学生的人际交往情绪受到压制,往往关心的是自身学习和考试成绩。

  (3)竞争激烈,容易产生嫉妒情绪。由于在医学院校更易产生以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的意识导向,因此医学生中间存在强烈的竞争意识。学生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通过努力,没有达到自身的期望值,就会对那些比自己优异的同学产生嫉妒情绪。一旦出现这种异常情绪,同学之间交往就会出现猜忌,同学关系也会变得紧张,人际交往变得不和谐,甚至会出现争执,影响同学感情和集体的团结。

  3、就业环境改变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每位医学生在五年的大学生涯里,无不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前途。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近几年各大医学院校连续扩招,医学类毕业生的迅猛增加,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各大医疗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大城市医疗机构对本科医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而在广大农村和社区以及边缘地区却极为缺乏医务工作人员。与此极不相适应的是医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及其家长都认为,医生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收入较为丰厚的职业,因此就业时往往对职业期待和自身期待保有一种高期望值。大部分医学生目标定位于大城市、大医院或是县市级医院,不愿考虑去乡镇卫生机构、民营医院,更不愿意去医疗机构以外的医药行业工作。医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发现,自身期望与现实差距较大,大城市、大医院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期望远远高于医学生自身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与冲突,导致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产生求职适应性障碍。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代写价格 | 常见问题 CopyRight@2008 - 2022 左翼论文中心 本站所有的文章都是来自网络,并不是我们写作的文章,属于免费文章,只供游客观看,并不用于出售。

毕业论文写作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写作 定制论文 硕士论文指导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如何写论文 本科专科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网 毕业论文写作 文章写作 医学职称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 定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