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ABSTRACT:"Logos" area is a famous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Heraclitus first proposed, Then philosophy gradually becom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term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Logos" contained in the basic meaning is generally clear, but mixed with a lot of ambiguity. Heraclitus how light works, the residual pieces from the logical clarification Logos basic meaning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y. In many of his works, "Logos" was not referring to the world's universal law, it is primarily as a primitive existence; "Logos" and "fire" as a common origin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but there are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will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the angle of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logos, meaning essence, multiple levels realm Viewed fro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ttribute analysis, further elaborated by the "Logos" and "Fire"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primitive theory in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early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the world of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of originality, right into primitive understanding of dialectics originality. That Western philosoph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trong vitality, as well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descendants provided valuable clues.
KEYWORD:Heraclitus ;Philosophy ;Logos ;Fire ;Primitive
“逻各斯”一词最早应当追溯到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是人们用于概括世界本原的一个哲学术语。“逻各斯”的最早发明者当属古希腊著名哲学大师赫拉克利特。他首次提出了“逻各斯”范畴,这是他的唯物论、辩证法、神学观和思辨术的耦合。千百年来,对“逻各斯”所含的基本意思虽已清楚,但也夹杂着颇多歧义。如何参照赫拉克利特原著残篇,从逻辑上澄清逻各斯之基本含义,实为研究之必要。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逻各斯”有多种不同的用法,代表不同的意义。但主要的,他是把“逻各斯”看作本原的。“逻各斯”与“火”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赫拉克利特的本原学说,并且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因此,对“逻各斯”这一观念作慎重的辨析与还原,是我们迈向古希腊哲学殿堂和理解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梯。
一、逻各斯之哲学底蕴
逻各斯,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缘于其极其深厚的哲学底蕴。这里,我们将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逻各斯的象征意义、意蕴本质、境界层面等进行多重视角的审视,从而来分析逻各斯神谕之“道”、内涵之“理”和本质之“谛”。
(一)火、河、日―逻各斯之象征
在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中,多以箴言,神谕来表现逻各斯的丰富内容,他常借神谕,以火、河、日等感性直观形象比喻自然、理性之逻各斯,以感性经验之“象”抽象神秘之道。如道家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在古希腊早期,人们对火已不陌生。史前神话中就有神以火、土合而造人,普罗米修斯盗火救人类的传说。赫拉克利特揣测的是作为万物始基的火,是体现自然规律的火。“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尺度燃烧,按照一定的尺度熄灭。”火,即逻各斯的象征之一。另外,赫拉克利特还以河川流逝比喻自然的永恒运动和变化过程,用以揭示自然逻各斯辩证的本性。赫拉克利特钟情于水,以水喻动,慨言:“人不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他透析火、水动变的本质,在万物始基上强调火,在事物运动变化上强调水。以火喻体,以水喻变,同点异处,各有侧重,以不同的方式达到了唯物和辩证的朴素结合,实现了对逻各斯不同性质的阐释。水是逻各斯的象征,其中的“道”是变。此外,在古希腊,人们还对太阳情有独钟,笃信太阳是生命之源。在赫拉克利特看来,太阳已具有科学和哲学的双重意思,他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虽是寥寥数字,却道出了无数哲理。日是逻各斯的象征,其中的“道”是“新”。总之,河、水、日是逻各斯的象征。其中火是万物之本,是本体意义上的逻各斯;水是运动过程,是辩证意义上的逻各斯;日是时间尺度、生命之源,是价值意义上的逻各斯。
(二)流变、秩序、尺度――逻各斯之意蕴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逻各斯虽然常在,(人们)却总是不能理解它。”逻各斯是很深奥的,神秘的,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东西。“流变论”是其辩证法思想的浓缩。“变”是普遍的,是一切过程。他肯定,变是一切,一切皆变。“变”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存在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变动的过程中,作为运动、变化和互相结合的结果而存在的。”“万物存在又不存在,其本质是变”。“有与无是同样的”,“同样的事物可以为是亦可以为非是”。不难看出,赫拉克利特流变过程中否定之否定思想是呼之欲出的。“秩序”是自然的秩序,是宇宙,秩序的本质是和谐。在自然界,逻各斯―秩序―和谐是同一的,逻各斯是自然的和谐,是圆周般运动,是周期性循环。“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在社会界,逻各斯―秩序―和谐是同一的,逻各斯是等级秩序的和谐。动物与人的等级:“最美的猴子与人类相比也是丑的。”人与神的等级:“最智慧的人与神相比,无论在智慧、美丽或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人与人的等级:“一个最优秀的人,他就抵得上一万个人。”这样,神―人―动物,多数人―少数贤人,等级井然,相安无扰。最后,逻各斯是“尺度”。尺度是自然的适中、适度,是两极的中间项、平均数,是行为的不偏倚、中庸。“尺度”是事物自身的逻各斯,是构成该事物的尺度、比例关系,是该事物活动的范围、尺度。
总之,“流变”、“秩序”、“尺度”是逻各斯内蕴之理。
(三)感性、理性、神性―逻各斯之境寓
“女巫西比娅用她宣告神逾的嘴,说出了单调而朴实的话,通过神灵,她的声音响彻千古。”赫拉克利特直观感性世界,透视理性世界,洞见神性世界,寻求逻各斯之真谛。其中,感性世界是自然之逻各斯,理性世界是智慧之逻各斯,神性世界灵魂灵魂之逻各斯。三个层次代表不同的境寓。
二、逻各斯的特点及属性
“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注: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74页)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就是从追求“永恒”的本原开始进行哲学思考的。
何谓本原呢?“本原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注:《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54页)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类似的相关解释。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为它”(注:《古希腊罗马哲学》(原始资料选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页),那么,这种东西,这种存在物就是本原。
赫拉克利特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曾提出:“‘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即“逻各斯”是本原。因为万物从它而来,它是万物的根源,是组成万物的最初元素,是“种子”。本原一词的主要含义也就在此。至于说这种本原――“逻各斯”,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赫拉克利特并没有给我们明确指出。但根据米利都学派的哲学传统及认识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结合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有关内容,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逻各斯”的一些特点或属性的,而这些特点或属性正是我们视“逻各斯”为本原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逻各斯”具有客观普遍性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在那些最初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中间,多数人都是只把物质性的始基当作万物的始基。”始基,按照《辞海:哲学分册》的解释,是希腊文或拉丁文的意译。它的英译是第一原则或元素。它的本义有“起源”、“起始”、“根源”等。在哲学中,它被用来指谓“本体”,意为“万物本原”。赫拉克利特也不例外。“逻各斯”首先是一种“物体”、“种子”,具有客观性;“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而产生”,它是人们“每天都要遇到的东西”,是事物的共同性,因而具有普遍性。虽然一般的人对它“显得很生疏”,对它“格格不入”,但它终究“永恒地存在着”,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米利都学派的成员主观上都认为,作为本原物的东西,都是一种具有客观普遍性的物体。本原的“特点必须本身是有普遍性的”((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88页)。作为本原的“一”,是“普遍性”((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24页)。正是本原自身最大的普遍性,它才足以产生世界万物。泰勒斯的“水”就是无具体形式的东西,它有最大的普遍适应性。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也“是一个不定的自然”、“无定的物质”(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98页),是“某种较火为密,较气犹稀的物质”。(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页)阿那克西美尼则以一个确定的元素来代替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的物质,这就是“气”。“气”比“无限者”具体,容易为人理解与接受;而且“气”比“水”更具优点,它比“水”更加不具形体,我们看不见它,但在运动中人人都可感觉到它。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同米利都学派的成员的“水”、“无定”、“气”一样,都是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而出现的。因此,“逻各斯”具有客观普遍性
(二)“逻各斯”具有永恒性
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都认为,本原是常住不变的。“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变化便仅仅是持久不变的元素的重新排列而已。”(注: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6页)在具体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本原是发生了变化,但只是相对地变化了。在绝对的意.义上说,本原并没有产生变化,变化的仅是形式。万物从某一本原开始,又复归于某一本原,本原本身无产生,也无毁灭。本原具有永恒性,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它都永远存在着。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逻各斯”也具有这个特点。万物是永恒变化的,只有“逻各斯”“永远不灭”,(注:《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3页)“永恒地存在着”,世界上万物生灭不过是它的变形。因此,“逻各斯”具有永恒性。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我们说本原具有永恒性,并非是说作为本原的东西是静止的、不运动的。本原如果本身不运动,那就不会有万物的生灭。古希腊早期哲学家提出本原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变化着的万事万物,因此,这个本原本身就必须是运动变化的。“永恒的事物永恒地运动着”,“一是永恒运动”的(注:转引自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76页)。“唯有自身运动,而又不失去自己,永远不会停止运动,而对那些运动的东西来说,则是源泉和始基。”(注:转引自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98页)泰勒斯的“水”是不断流动的,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正是为了可以让它变成任何事物才使它本身不具任何规定性,阿那克西美尼所说的“气”,在流动性方面可以说比“水”更为自由。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没有提出“土”作为万物的木原。因为“土”是最不易运动变化的。
(三)“逻各斯”具有支配万物的必然性
本原这个词最初是开端、起始的含义,但除此之外,本原“还有‘统治’的意思”(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25页)。从本原既是一个起源,又是一个归宿来看,“它内含有‘因果性’、‘必然性’等范畴的萌芽。”(注:张传开:《占希腊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可见,本原物本身包含了对万物支配的必然性。万物只能从它而来,又只能复归于它,这是确定不移的。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就是“包含万物”,并且“支配万物的”。到了赫拉克利特的“火”。这种本原对万物支配的必然性、本原具有统治万物的能力就更明显了。赫拉克利特认为,宇宙及其中出现的万物的裁判,都是通过“火”进行的,“火烧上来执行审判和处罚”。“雷霆支配一切”,就是说,雷霆驾驭着一切,支配万物、决定万物,而“所谓雷霆就是那永恒的火”。永恒的“火”是支配万物、统治万物的。
同样,“逻各斯”也具有这种必然性、强制性。这里,我们说的逻各斯侧重于作用而言的,类似与规律、命运等字眼。逻各斯不仅是火燃烧的“分寸”、尺度和规律,而且也是支配一切、人所共有、普遍起作用的东西。“逻各斯”“善于驾驭一切”,是“指导一切的东西”,是“支配一切的主宰”(注:《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2页),“人怎能躲得过那永远不息的东西呢”?“一切都遵照命运而来,命运就是必然性。”而“命运的本质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在此,我们应注意,不能因“逻各斯”具有强制性、必然性,就把它理解为规律。如上所说,本原都具有必然性,都具有支配万物的能力。“逻各斯”这个概念的发现和理论表述。揭示了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在以后西方哲学的发展中成为“规律”的概念,并作为“逻辑”、“学科”等词的词根。
(四)“逻各斯”具有对立统一性
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已经初步认识到,作为本原的“一”,是万物的统一性,而不是多样性。追求本原,认识本原,在哲学上来说,就是在“多”中求“一”,变中求不变。因此,本原应该首先具有统一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的基本规律之一,而作为本原的“逻各斯”也同样具有这一性质。
在米利都学派那里,他们都认为,统一之“一”包含着对立。“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同意‘有’和实体由相反的东西构成,至少他们全都提出了相反的东西作为最初的根源。”(注:《古希腊罗马哲学》(原始资料选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39页)阿那克西曼德就曾说过:“对立物包含在一个东西里面”,“对立物蕴藏在基质之内,基质是一个无限体”,“在‘无限者’中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东西,如热与冷、干与湿等等”。(注:李志逵:《欧洲哲学史》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可见“无限者”本身是矛盾体,是对立统一物,整个世界发展中的一切矛盾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于本原之中。再如阿那克西美尼,他认为本原是“气”,并且他用凝聚和稀薄两种对立的性质来说明万物的形成过程,而“凝聚和稀薄是绝对差别的外在表现”(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90页)这就是说“气”之“一”具有内在的矛盾。总之,本原、“无限或绝对的存在是对立的统一”。(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01页)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逻各斯”也是对立统一体,具有对立统一性。首先,“逻各斯”是“一”,是万物的统一性,听从“逻各斯”就是“承认‘一切是一’”(注:《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2―23页);其次,作为“逻各斯”的“一”,又是包含着对立的。赫拉克利特曾说过:“神是日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战又是和,是不多又是多余。”基尔克考证说,这里的神是和各种对立联系起来的。“可以和这些对立联系起来的只有逻各斯,逻各斯可以和日夜、冬夏、战争和平等对立相等同。”(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38页)基尔克把“逻各斯”看作“对立的统一”。这与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是相一致的。承认“一切是一”,就是“要了解对立的统一”(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6页),“逻各斯就是对立的统一”(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1页)。
总之,“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是作为一种本原物而存在的,米利都学派哲学中的本原物所具有的特点,它都具有了。在某些方面,还有了一定的发展。如,认为本原是对立统一的思想,就比他的前人要明确得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超出当时一般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为他以后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逻各斯与火的关系
赫拉克利特哲学中,讲到“逻各斯”就必然要讲到“火”,二者同时出现在他的本原学说中。“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被当作本原。但赫拉克利特又多次说,火是万物的本原,这个世界的一切存在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因此,这就似乎出现了两个本原。由此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逻各斯”与“火”是什么关系?
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说,“逻各斯”与“火”首先是直接统一的,“逻各斯”即“火”。这是两者关系的一方面。
赫拉克利特说:“‘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是确定了周期的尺度。”这里很明显,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看作是一种创生世界的本原物。这种本原物到底是什么呢?关键的问题是对“以太”一词的理解。
从字源上说,“以太”一词来自希腊文,意为燃烧或着火。泰勒斯认为:“稀薄了的空气变成火的以太”;(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88页)公元一世纪时《荷马问题》一书的作者赫拉克利德解释说:“水蒸发的部分就成为气,其中最精致的部分点燃起来就成为‘以太’”’(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19页)。可见,“以太”一词在古代一般著作家那里是用来指“火”的。水稀薄了就成为空气,气“很稀薄的时候,便形成火”,成为“以太”。
再看“尺度”一词。现在,我们大多把“尺度”理解为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并据此把“逻各斯”当作规律。事实上,“尺度”一词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家那里,还未获得这种意义。“尺度”一词用来指火、火团,在当时却相当普遍。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菲罗劳斯,就把火、火团称为“尺度”(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2页)。一句话,“‘逻各斯’也就是永恒的活火”。
另一方面,“逻各斯”与“火”又有一定的区别。
第一、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
黑格尔曾说:“了解自然,就是把自然当作过程来阐明。这就是赫拉克利特的真理”。(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05页)从赫拉克利特所留残篇可以看到,他确实是把事物了解为过程的。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万物不过是一道川流不息的河流。“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这些名言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普遍的。黑格尔能明确提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而是过程的集合”(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页),并建立起他的概念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与赫拉克利特把万物当作过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不无关系。
第二、对立统一与过程
把自然当作过程来阐述,必然建立在对矛盾的认识基础上,没有矛盾不能构成运动,没有矛盾不能理解运动,矛盾是“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注:《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05页)因此,过程与对立统一相一致。“对立统一是一个过程”,无论是“上升的路”,还是“下降的路”,都是作为过程存在的。
第三、变化与对立统一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0页),运动、变化即对立统一。万物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对立统一,形成了运动、变化。变是“第一个具体者,是统一对立在自身中的“绝对”;“变化是统一,是两个东西联系于一,是一个有,是这物和他物”(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02页)。不仅发生属于变,而且事物的消灭也属于变。事物处在变化之中。变化就是“这物和他物”、“存在又不存在”等的对立统一。
可见,“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过程、对立统一、变化,是同一个含义。用来表述它们的概念,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有两个,即“逻各斯”和“火”。
第一、“逻各斯”作为过程、对立统一、变化的抽象形式。“逻各斯”是“生命、时间”。将“逻各斯”说成生命、时间,就是说“逻各斯”也是一个流动过程。这和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一致的。“流动性的概念就是生命”; “时间是纯粹的变化”(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04页)。时间、生命中没有过去与未来,只有现在;而现在存在是为了不存在,马上就消失了、过去了。一事物总要转化为他事物,它的存在总是既是这物又不是这物。赫拉克利特不停留在对变化加以逻辑说明,而要给他的本原、本质以存在形式,“逻各斯”作为时间、生命,就是对过程、对立统一和变化的抽象直观。
第二、“火”作为过程、对立统一和变化的实在形式。用“逻各斯”来表示过程、对立统一和变化,是一种抽象直观。如果要以实在的方式、物理的方式来表示过程、对立统一、变化的话,在赫拉克利特看来,“火”是最合适的了。他没有像他的前辈一样用“水”、“气”或“无限”之类来说明本原、本质,因为它们不是过程,或至少可以说它们过程性不明显。而“火”的情况不大一样。只要是“火”,它必定是某种具体物的燃烧,它必然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火则是过程”、“火是物理的时间”,“火是事物变化过程的直观表现”(注:张传开:《占希腊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这种“火”是人们的感觉可以感知的,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可见,“逻各斯”与“火”作为本原,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四、逻各斯的地位与意义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学说,是对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本原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史上本原理论发展的一个飞跃,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泰勒斯认为,世间万物最初从“水”产生,“水”是万物的本原。毫无疑问,这是从自然内部来寻找万物产生的原因,与神话传说中的宇宙创始说有本质区别:超自然的神灵不是本原,而不生不灭的无超自然作用的“水”,才是本原。这表明了人类思维开始向神话阶段告别,突破了传统观念、神话传说的羁绊,开创了科学认识自然的新路。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因为一切都生自无限者,一切都灭入无限者”(注:《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6页)。但他没有说出“无限者”是什么,是“气”、“水”,还是别的形体。有一点可以肯定,“无限者”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它还不是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抽象,是一种感性具体物。有学者提出,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并不是一种新的本原,而是用来进一步说明泰勒斯提出的本原的特性的。这种看法值得参考。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认为,自然界的基质、本原是唯一的、无限的。可是,他不同意把它说成不定的,他主张本原是“气”,因为“气”无所不在。
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试图说明事物存在的普遍本质、根源,回答万物统一性的问题,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但他们却把可见的、变化的、无限多样的世界,归结为一个具体物,“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视特殊为普遍,用一种特殊的质来说明世界万物不同的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哲学的,他们要找出一个万物的‘始基’或‘原则’,但他们的方法却是自然科学的,即经验科学的,他们都限于具体的物质世界来寻找这个‘始基’。”(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页)这就决定了必然会陷入矛盾之中,不能回答他们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看到了米利都学派本原理论的不足之处,试图弥补米利都学派的不足。他们把“数目看作本原”、“认为数目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这里,“数”已经不是某种感性物,它已经是万物共同属性的抽象。亚里士多德在说明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什么把“数”作为万物的本原时指出:毕达哥拉斯学派“看到许多可感觉事物具有数的属性,便设想实事实物均为数――不是说事物可用数为之计数,而说事物就是由数组成。其故何在?在乐律、在天体、在其它事物上均见有数的属性。”(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96页)可见,他们所以把“数”作为万物的本原,就是他们对万物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数或量最普遍,无论有形无形的物,可以想象它没有任何性质,却不能想象它没有数或量。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目本身则先于自然中的一切其他事物”,他们首次提出“数”本原,在人类认识史上却是一个很大进步。“数”的概念已经抽掉了千差万别事物的具体的质,注重事物的量。事物质的多样性转化为数目的差别性,这就比“水”、“气”之类更能说明万物的本质。这不但能说明自然现象,而且可用来说明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但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提供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同时,忽视了质的规定性,这就使他们的本原学说不能不带有严重缺陷。
赫拉克利特正是综合了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本原理论的合理内核,将两者扬弃以后,保存在自己的新形式中,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本原学说。
从表面上看,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或“火”,和米利都学派的“水”、“气”等一样,都是感性具体物。从这点讲,赫拉克利特与米利都学派是有联系的。但从根本上说,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火”,与“水”、“气”等完全不同。“水”、“气”等是一种实体,而“逻名斯”、“火”却不是一种实体。用现在的哲学语言来说,“水”、“气”等是物质,而“逻各斯”、“火”则是物质的运动。“火”只是物体的燃烧。“火”作为“火”,只要它在燃烧,它就在不停顿地运动着;一旦物体停止燃烧,停止运动,它也就不是“火”了。它只出现在各种物体的燃烧过程之中,伴随着它的,是被燃烧的变化和消失。火具有这种特点,所以,在赫拉克利特看来,物质性的火最能表达宇宙万物的动和变。他用“火”来比附一切存在物,意指它们都在流动变化着,一切事物都是作为不断向他物转化的过程而出现的,既是每一事物自身又是与他物的联系,即过程、对立统一、变化。作为有形体事物的变形者,“火就是变化”,确定东西的变易,变化是“火”的根本特征。赫拉克利特称“火”为“活火”,目的主要也是为了突出“火”的变动性。“火”是万物的本原,不过是说,万物从运动变化中产生,万物又从运动变化中消失。在这里,“变”是根本。说明运动变化的绝对性、普遍性,是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赫拉克利特“逻各斯”的真正含义所在。
“逻各斯”、“火”作为具体事物共同属性――过程、对立统一、变化的表现形式。“逻各斯”、“火”作为过程、对立统一、变化,既不能完全归结为质,也不能完全归结为量。质和量都有过程、对立统一、变化的属性。这就使赫拉克利特的本原理论,不仅比米利都学派的“水”、“气”等深刻,而且比毕达哥拉斯学派把世界共同本质理解为“数”更进一步。如果说,米利都学派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还处于质的阶段,毕达哥拉斯学派尚处于量的阶段,那么,赫拉克利特则达到了质和量统一的认识阶段。认识从感性的质开始,进入到事物的量,再进入到质和量的统一,这是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赫拉克利特本原学说的意义就在于,它从世界的辩证发展来认识世界的本原,对本原的理解注入了辩证法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