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变化,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从历史学科素养的本质出发开展课堂教学,是每个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历史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一、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历史的核心素质,就必须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历史教科书作为学生接触历史的第一来源,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最根本途径和直接来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历史教科书的应用,即引导学生详细深入地阅读历史教科书。教师在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团体合作学习方法,以及情境创造方法。开展合理而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掌握历史和吸收历史[1]。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具体化。它在教学活動中起到传递教学与学习之间主要信息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交互性。简单地说,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的内容,是教学活动中动态实现教学目标所产生的信息和材料。传统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为了说明考试的关键内容。这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感到厌倦,产生了为考试而学习的思想,导致无法达到培养其核心素质的目的。历史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也是丰富的人文教材。如果将其挖掘出来,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其核心品质。例如,在讲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训时,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圆明园事件的焚毁。这一事件在教材中没有详细说明。但是,教师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与焚烧圆明园时间有关的短片,让学生们进行观察,让其对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印象加深,从而利于对其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同时,也可以寻找圆明园遗址的图片,让学生观看,结合史料,让学生分析,对其历史的真实态度和方式进行重现,培养其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三、正确的教学方法,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从目前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普遍较低。总而言之,这种情况与学生未能正确学习历史学科知识密切相关。本文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采取死记硬背的策略,这种学习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程度的反感和排斥。这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身的知识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并且从内心上喜欢这个学科。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在此基础上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作者的教学经验而言,历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该学科的现有规律,使学生受到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可以迅速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心态教学,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合理、科学地学习历史知识。这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采取多元化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仅仅是依靠历史基础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间的讨论、分析和思考相应的历史事件,使学生可以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本质,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参透多元学科史观。当然,历史教师如果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丰富化,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学习需求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等等,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情感需求的良好氛围。在宽松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的思维也就会更加的活跃,与此同时,也会针对相应的历史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及探索,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调动,课堂教学也会因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发挥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及目标,因此,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就尤为重要。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的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注重自身理论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实现学生自我价值、自我定位的提升,使历史教学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